梅雨季节阴雨潮湿,空气湿度大,人总是闷热不出汗,身上黏腻,还会觉得精神不振,心情压抑,昏昏欲睡。其实,这一切都和湿邪相关。中医认为:“脾喜燥恶湿。”湿气对脾胃功能的影响很大。如何安然度过梅雨季?需要从饮食、运动以及情绪调节等方面入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食疗袪湿
梅雨季饮食宜清淡,少吃油腻生冷的食物,可适当多吃些健脾化湿的食物,比如扁豆、薏仁、冬瓜等;可以用金银花、甘草、菊花等泡茶喝。西瓜是夏季消暑的良品,但湿重的人应少吃或不吃。
大家可以试试食疗袪湿,比如多吃一些山药薏米粥,也可以用黑豆、赤豆、绿豆自制“三豆汤”,黑豆补肾益精,赤豆利尿消肿,绿豆清热解暑,三豆合起来,起到清热、解暑、利湿的功能。
过度疲劳,容易导致湿邪乘虚而入。睡觉时不能贪凉,要注意保暖,空调开机时间不要过长。晚上尽量不要熬夜,中午最好能安排午休时间。
梅雨季节,阳光少见,户外活动减少,有些人会出现憋闷、心烦、情绪低落的情况,心情同样会“发霉”,“偶尔情绪波动很正常,尽量不要宅在家里,和朋友喝茶聊天,舒缓心情。天气好的时候,可以出门散散心,保持心情愉快,同样是治疗‘湿症’的一剂良药。”
黄梅天,如何运动?
选择好运动项目,以慢热型、强度相对不大的项目来达到发汗目的为佳。适度的运动,身体微微出汗,不仅能祛除体内积聚的湿气,还能增强体质,起到助消化,促进血液流通的作用。
最佳运动时间
考虑到黄梅天的特殊气候,无论是运动强度还是运动时段都应特别讲究。
锻炼的最佳时间是早上6至7点和傍晚6至7点,早上温度适宜,傍晚则是最适宜人体运动的时段。而午后因温度高、湿度大,不宜运动。
运动量
每天抽出1小时左右进行室外活动,可以根据天气情况进行散步、跑步、体操、打拳等项目,每次锻炼都要达到发汗的程度,以提高机体的散热功能。
当气温高于29℃,湿度高于75%时,则要减少运动量,以防中暑。
喝水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来说,你需要先适应大概3周湿度较大的黄梅天环境。同时,在这段时间里,不会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对补水需求是很迫切的。
湿度超过65%的天气,每隔15至20分钟,你就需要补充240毫升的水。
在跑步等运动的前后,更是要补充水分,一般来说,跑步前半小时最好能够饮用400毫升的水,而跑后一个钟头里内也应该补充400毫升以上的水分。
正是耐热锻炼时!
耐热锻炼的目的就是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进行锻炼,力求达到适应更高温度环境的目标。
而初夏这一时段,日平均气温的变化上正好符合逐渐升高的特点,所以是进行耐热锻炼的最好时机。
尤其是孩子,由于他们机体调节温度能力较差,如果能提前让身体适应热环境,促进机体散热,就可以让孩子们安然度夏。
在易缺氧的季节里
在梅雨季节里,气压比较低,空气相对稀薄,加上空气中湿度上升明显,细小的水珠覆盖在人体皮肤表面,“遮”住了毛孔,使得人体从空气中获取氧气的能力下降,血液中氧气容易供应不足。
缺氧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人的心跳加剧,从而引发胸闷、乏力等症状,因此心脏病人在这种天气尤其要加强自我保健。
适当出汗散热,是好的
黄梅天人们常会感到体内闷热,却出不了汗。出汗是调节体温、保持体温稳定的重要机能。
出汗多少,除了与气温和活动量有关外,与风、湿度等气象因子关系也很密切。当温度高、湿度小时,人体最容易出汗。反之,当风速较小、湿度较大时,即使气温较高,人体也会出汗不畅,在这种情况下人就比较容易中暑。
进行耐热锻炼,就是要让身体出汗,以降低内脏温度。但出汗不宜过多,否则对健康不利,会造成人体血液流量减少,循环变慢,反而使人体的散热量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这也是为什么耐热锻炼强度不宜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