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公历9.7-9.8正是白露时节,小编为大家推出了“节气灸”这一概念,如今已是二十四节气之秋分,我们又该如何选穴施灸呢?
秋分(公历 9 月 22~24 日) 防燥凉。《黄帝内经》:“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多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艾灸气海、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可保养肺阴、护肺和养阴。
舟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应海舟主任指出:“秋分过后,天气逐渐转凉,此时艾灸可以扶助阳气,提高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艾灸更为有效。”
天灸疗法是以温热药物穴位贴敷,使局部皮肤充血潮红来治疗疾病的一种非火热中医外治方法。“三伏”天灸在每年的7-8月,而“三九”天灸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1月。这两次施灸的时间间隔比较长。如果能在此期间增加“春分灸”和“秋分灸”,能够加强“三九”和“三伏”天灸的功效。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在秋分时,根据节气的阴阳变化,施以“温热”的灸法,能有效温通阳气、祛风散寒、扶助阳气、增强免疫力。
秋分灸与三伏灸、三九灸一样,也属于节气灸。不同的是,由于秋分处于阴阳消长的转折期,最利于调节阴阳平衡,所以秋分灸相对温和,是对三九灸、三伏灸的补充。
秋分灸治疗选取肺俞、脾俞、肾俞、关元俞等足太阳膀胱经之背俞穴为主,以调节相关脏腑和有关组织器官的病证,对呼吸道及消化道等疾病尤为显效。
艾灸可以采取悬灸、温灸器灸、温灸筒灸等方式,每个穴位可因个人皮肤情况施灸5-10分钟,可于节气时间范围内隔天选取穴位进行施灸。
以下是秋冬常见虚证的秋分灸法,可以自己在家操作:
1、灸足三里
适合于脾胃虚寒的患者,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虚寒性胃肠病等,灸法一般以温补脾胃为主,兼温肾阳、助肺气。
2、灸膻中
适合于肺虚的患者,包括寒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寒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还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灸法一般是疏通经气、温肺,操作时,选取两乳中点的膻中,第七颈椎棘突的大椎作为施灸的部位。
3、灸涌泉
适合于肾阳虚之虚寒内生的患者,包括虚寒性的腰腿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还有冻疮等,一般灸两脚底涌泉穴。
长
按
关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