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什么?是上古绝技,是神仙技法,是人间奇术。针灸有用吗?一针见效,针到病除。”以上内容,来自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针灸大讲堂:地方电视台的医药广告、美容保健养生会所、宣讲中医的公众号、和膜拜针灸的网络论坛。当然,还有别的地方可以领略针灸奇迹:小巷深处的电线杆、谢顶男人的酒肉局、绿皮火车的吸烟区。
但是,它真的有效吗?
针灸在古代:从百姓推崇,到皇帝禁止
中国的针灸历史“源远流长”。据传伏羲尝百草而制九针,但理论化的开端,还要追溯到战国时的《灵枢经》。这本书可谓针灸的奠基之作,影响极大。书中提及找穴、用针等内容,因而又名《针经》,今天还在使用。名医扁鹊的著作《难经》完善了该书的针灸理论。
此后,针灸日渐兴盛,神医辈出,撑起了中医临床的半边天。唐朝的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首次制作出彩色的“明堂三人图”,解决了针灸教学无图可用的难题。孙思邈还提出了针灸临床中最重要的概念——阿是穴。当针灸师利用教材无法解决病痛时,就可寻找阿是穴,随机应变,哪疼扎哪。
至此,针灸的大厦已经建成,后世仅在在这一基础上小修小补。宋代以后,针灸开始走出医馆,和民间的萨满传统、炼金方士逐渐扯在一起。
这决定了针灸日后的走向。一方面,它传入民间,奠定了中国膜拜针灸的历史传统和群众基础。另一方面,针灸进入野蛮生长的阶段,巫医不分家,沦为江湖游医的骗术。
道学家认为针灸暴露病人身体,有伤风化。随着封建礼教对人的控制逐步加强,针灸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被迫边缘化。尽管针灸师约定行规,避免误伤礼俗,比如明朝时期的“六不按”,但实际诊疗依然很受局限。
1822年,道光皇帝下诏,“袒胸露怀,有失大雅”,绝禁针灸。太医院随之废除针灸科,逐出藏集多年的针灸资料。至此,针灸只能藏于市井,流落乡间。
到了民国,西化是人心所向,针灸和其他传统糟粕一样,被视为封建残留。1913年,时任教育部长汪大燮力主在医学教程中去除中医。不少中医的遗老遗少向国务院请命,要求发扬“国粹”。但国务院拒绝了他们:“前此(教育)部定医学课程,专取西法。”
后来,中医组织了反扑,成立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游说南京国民政府,迫其仿照国术馆,于1930年成立中央国医馆,针灸位列其中。虽然针灸在民国时期一度有复潮之势,但国难当头,此等国粹没有机会发扬。
现代针灸:政府加持,飞速发展
针灸本该就这样淡出视野。但,1949年来了。短时间内构建相对完善的医疗体系,成为横亘在新政权的难题。于是中医成了救命稻草。
1950年,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的精神是:“团结新老中西各部分医药卫生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
与其说这是出于医学信仰的改变,不如说是对政治现实的考量。相对资本、技术密集的现代医疗产业,中医更偏向劳动力密集。借助中医体系,培训能在乡间行走的赤脚医生,所需时间较短。
由此,中西医结合成为中国卫生事业的基本方针之一,中医正式纳入国家医疗体系。中西兼修的卫生所、卫生院遍地开花。1949年时,中国的医疗机构仅有3670个,到了1955年时,数字惊人地达到了67725。医务卫生人员从建国初年的54万多翻了一番,超过105万。
随着基层的初级护理体系壮大,中医成为与西医平起平坐、甚至更有话语权的国医。针灸也跟着鸡犬升天,在全国各地大小医院中都占据一席之地。
针灸不仅要让国人认可,也要让外国人见识一下中医的博大精深。当时,针灸被树为中医群众运动化的典型,针灸麻醉是中华人民对世界革命的伟大贡献。让更多的外国人知晓针灸成了输出革命的重要任务。
政府对外派出专家,开展中医外交,向外国要人提供针灸服务。1961年,印尼独立之父苏加诺肾结石病发,几经治疗,病情反而恶化。在周恩来的授意下,医学家吴阶平带领针灸团队,携大量中草药,远赴印尼。
1962年5月7日,人民日报以《在中国医疗组四个月的治疗后,苏加诺总统健康状况极为良好》为题,借苏加诺之口,热情称赞针灸和汤剂对这位政要的积极意义。
不仅向第三世界的阶级兄弟输出中医,还要向西方列强展现中医的博大精深。当局排演医疗室话剧,邀请外国人士参观体验,让他们回到西方后传播针灸奇效。
1972年,尼克松访华。外交部安排了一场表演性质的心脏手术,麻醉工作交由针灸完成。不过事后证实,病人在术前使用了60毫克的杜冷丁。
尼克松访华几个月后,安东尼奥尼来到中国,拍摄了同名纪录片《中国》,片中记载了一场针灸麻醉的剖腹产手术。当然,这位孕妇在上台前也接受了麻醉药物。
1971年,纽约时报的编辑詹姆斯·雷斯顿 (James Reston) 在中国做心脏手术时,接受现代医学的常规麻醉,醒来后用针灸来缓解疼痛。但以讹传讹,故事变成本人接受了针灸麻醉的心脏手术。
但是,中国的都市传说将之与次年的尼克松访华杂糅,变成了全新的故事。流传最广的版本是这样的:重病美国高官为救自己一命,通过走后门获得访问中国的机会。在得到伟大中医的救治后,他对针灸竖起了大拇指。
在针灸的带动下,中医、气功、甚至人体特异功能粉墨登场,在八九十年代掀起了全民参与的浪潮。针灸因为能“打通经络”,成为不少气功大师的心头好。针灸和气功正式搭上关系后,便开始重修族谱,生拉硬拽马王堆的帛书,考证出据说早已失传的气功针法:“无极针法”、 “意气行针法”、“意气合一针法”。
感受宇宙能量的气功锅/网易《看客》
针灸理论,子虚乌有
根据中医理论,针灸作用于经络,平衡气血运行。但经络、穴位和气不存在于科学研究中,仅仅出现在中医支持者的口中。
早在汉朝,王莽下令,活体解剖叛军头目王孙庆,探寻经络的存在,但仅发现血管、脏器,未见经络和气。这是史上首次中医寻找经络实体的记载,不过可能也是最后一次。此后的中医放弃从解剖学实验中寻找经络,而是转求玄学,试图在脏腑阴阳的基石上,为针灸立命。
如今,针灸信徒深信,经络穴位由古时医术高超者创制。他们内观自身,总结经穴,传授众人。他们把李时珍《奇经八脉考》中提到的一句“然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作为查证穴位的范式。但《奇经八脉考》旨在为修仙人士提供理论教程,而不是帮助中医学子寻穴问络。如果内观自身有用的话,还要CT、胶囊内镜干什么?
也有过度理论自信的针灸爱好者试图从科学角度证明经络和穴位的存在。
1963年,朝鲜科学家金凤汉声称发现穴位,并命名为凤汉管。朝鲜领导人宣称,原子弹、宇宙飞船、凤汉管,是20世纪世界三件最伟大的发现。但日本科学家藤原知后来证实,所谓的经络只是胚胎发育的残留物,不堪传递气血之大任。金凤汉愤而坠楼自尽。
1989年,百度百科中的头衔是“中国著名经络学家”的祝总骧称探明了经络,震惊朝野,时任卫生部长崔月犁手书贺信。尴尬的是,这一成果在中医界都无人响应,最终沦为老干部养生方法。
复旦大学的费伦小组和丁光宏小组,分别于1998年和2005年提出穴位经络存在的证据,将经络概括为类似光纤的胶原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的组织液流场。然而,二人的成果并未得到各国学界认同。
费伦的论文《经络物质基础及其功能性特征的实验探索和研究展望》,在谷歌学术上有149次引用,但都是影响因子极低甚至为零的中文期刊。作为针灸领域内最知名的论文,发表19年后,还没有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令人扼腕。
丁光宏的论文《组织液定向流动的动力学机理与人体经络现象》发表12年后,有22次引用。其中,21篇同为中文期刊,唯一引用它的英文文章,还是三位中国学者写的,发表在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这本英文期刊听起来很高级,但主办单位是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和中国针灸学会等中国机构。
事实上,经穴不存在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事实。针灸是一门建立在内观、穴位、经络等伪科学之上的医疗技术。
然而,面对,针灸门徒却坚信:现代科学不够强大,达不到黄帝时期中医的高度,证明不了针灸及其理论。更有甚者,幻想穴位是一种超越三维空间的高维存在。中国人的想象力,唯有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跃进。
针灸最大的作用,是安慰剂
既然针灸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但有没有可能在实际中,针灸是有效的呢?目前,针灸在临床中得到承认的效用仅包括两点:一是可能的局部麻醉效果,二是可能对某些轻微疼痛起到抑制作用。
有些针灸宣称能治愈的恶疾,可能是自愈的。比如中风,一直是针灸的特色招牌。中医认为,罹患中风,半边脸僵硬抽搐,扎针数次后,康复如初。事实上,针灸治愈的中风只是面部瘫痪的一种:贝尔氏麻痹症。
面瘫尽管与中风病种不同,但颇有相似之处:患者不能活动面部肌肉。但面瘫很容易就自愈了。一项研究表明,85%的患者在发病后三周内好转,三分之二的患者会在一年内完全复原。
如果仅仅是没用,倒也无伤大雅,问题是针灸还可能损害身体。
头号威胁当属器官创伤。不少穴位紧邻重要脏器,针灸师如若操作不当,患者立刻遭殃。2011年,英国发表了一项报告,汇编了42个针灸导致内脏受伤的案例。类似的报告在其他国家屡见不鲜。
血管穿刺也很常见。人体血管密集,交汇处常有重要穴位。稍有不慎,脆弱的血管就被扎穿,严重时可能导致腔内感染。某些美容师出身的针灸师会欺骗顾客,称血管扎破后的淤血和酸胀是好事,乃经脉疏通、寻得阿是穴之征兆。
更严重的是恶性传染病。香港大学教授临床教授胡钊逸在世界四大综合性医学期刊之一的《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上刊文指出,针灸可能传播乙肝、艾滋等疾病。
一些针灸从业者未接受系统的医学教育,缺乏无菌操作意识,很难做到一人一针及时消毒。更有甚者,把针当作师门传承,用一套针服务成千上万的人。和带病者共用针具,很容易惨遭感染。
相比其他种群,海外华人的肝炎感染率居高不下,“每12位亚裔美国人中,就有1位是慢性乙型肝炎带菌者”。
那为什么会有人觉得针灸有用呢?大量科学实验证明,针灸的神效,不过是安慰剂效应作祟。
2005年,有研究者在四大顶级医学期刊之一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相比不做治疗,针灸虽能让患者感觉变好,但接受假针灸的对照组也会感觉好转,甚至疗效更优。该项研究认为,安慰剂效应是针灸的临床作用机制。
另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研究,组织了目前规模最庞大的针灸临床试验,有1100名腰痛病人参加。他们被随机分入针灸治疗组、对照试验组和非针灸治疗组。其中,对照试验组使用针灸,但刻意不起到效果:扎的深度不够、故意错开穴位、采用不规范的施针手段。实验进行半年后,病人感觉好转的比例让人大吃一惊:针灸组47%,对照组44%,非针灸组27%。
毕竟,得益于安慰剂效应,随便扎针也照样效果拔群。
具体效果如何,取决于实验仪式感的强烈度、参与者的文化背景。越崇尚东方文化,越相信中医力量,针灸对你的作用也许越强。
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相信针灸,有一个数据或许能给你一点启示:根据中国科协发布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2015年,只有6.2%的中国人具有基本的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