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们讲了中医康复理疗的常用名词术语,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康复理疗常用治疗方法。
针灸类
1.刺法:指使用不同的针具或非针具,通过一定手法或方式刺激机体的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操作方法。
(1)常用手法
1)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也有以左转时角度大,用力重者为补;右转时角度大,用力重者为泻。
2)提插补泻: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2)其他补泻
1)疾徐补泻:进针时徐徐刺入,少捻转,疾速出针者为补法;进针时疾速刺入,多捻转,徐徐出针者为泻法。
2)迎随补泻: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为补法;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为泻法。
3)呼吸补泻: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4)开阖补泻:出针后迅速揉按针孔为补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揉按为泻法。
5)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的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
6)热补法:又称烧山火法,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将针刺入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将针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即慢慢地将针提到上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即慢慢地将针按至地部留针,在操作过程中,或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补法,,即为烧山火法,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等。
7)凉泻法:又称透天凉法,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再将针紧提至中1/3(人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然后将针紧提至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将针缓慢地按至下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紧提至上1/3即可留针。在操作过程中,或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即为透天凉法,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性疾病。
2.点刺法:针刺前先推按被刺穴位部,使血液聚于针刺部位,经常规消毒后,左手拇、示、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或穴位,右手持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随即将针退出,轻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出血少许,然后用消毒棉球或棉签按压针孔。
3.左右配穴法:是指选取肢体左右两侧胞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临床应用时,一般左右穴同时取用,如心病取双侧心俞、内关,胃痛取双侧胃俞、足三里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时并用,如左侧面瘫,取左侧颊车、地仓,配合右侧合谷等;左侧偏头痛,取左侧头维、曲鬓,配合右侧阳陵泉、侠溪等。
4.拔罐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利引用燃火、抽气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或应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包括:
(1)单罐:用于病变范围较小或压痛点。可按病变的或压痛的范围大小,选用适当口径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冈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
(2)多罐:用于病变范围比较广泛的疾病。可按病变部位的解剖形态等情况,酌量吸拔数个乃至数十个。如某一肌束劳损时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个火罐,称为排罐法。治疗某些内脏或器官的瘀血时,可按脏器的解剖部位的范围在相应的体表部位纵横并吸拔几个罐子。
(3)闪罐:罐子拔上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为止。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或功能减退的虚证疾病。
(4)留罐:罐后,留置一定的时间,一般留置5~15分钟。罐大吸找力强的应适当减少留罐时间,夏季及肌肤薄处,留罐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损伤皮肤。
(5)推罐:又称走罐,一般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须选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先在罐口涂一些润滑油脂,将罐吸上后,以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慢慢向前推动,这样在皮肤表面上下或左右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为止。
(6)药罐:常用的有两种
1)煮药罐:将配制成的药物装入布袋内,扎紧袋口,放入清水煮至适当浓度,再把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5分钟,使用时,按水罐法吸拔在需要的部位上,多用于风湿痛等病。常用药物处方:麻黄、蕲艾、羌活、独活、防风、秦艽、木瓜、川椒、生乌头、曼陀罗花、刘寄奴、乳香、没药各6克。
2)贮药罐:在抽气罐内事先盛贮一定的药液(约为罐子的1/2~2/3)。常用的为辣椒水、两面针酊、生姜汁、风湿酒等。然后按抽气罐操作法,抽去空气,使吸在皮肤上。也有在玻璃罐内盛贮1/3~1/2的药液,然后用火罐法吸拔在皮肤上。常用于风湿痛、哮喘、咳嗽、感冒、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
(7)针罐:先在一定的部位施行针刺,待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后,将针留在原处,再以针刺处为中心,拔上火罐。如果与药罐结合,称为针药罐,多用于风湿病。
(8)刺络拔罐法:刺血拔罐疗法系点刺出血加拔罐的一种治疗方法。方法是:选定治疗部位后,用<br>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先用放血针或三棱针快速点刺局部,以皮肤红润稍有渗血为好。将火罐迅速拔在刺血部位,火罐吸着后,留置时精心观察出血多少决定拔罐的时间。血少可时间稍长,血多即刻取罐。一般每次留罐12分钟左右。起罐后,用消毒纱布擦净血迹,每次吸出的血不可太多。对于局部血脉瘀阻疼痛有很好的效果。
5.散刺法:是针对病变局部周围进行点刺的一种方法,根据病变部位大小的不同,可刺10~20针或更多,由病变外缘呈环形向中心点刺,以消除瘀血或水肿,达到活血祛瘀、通经活络的作用。
6.子午流注针法:根据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子午,即时间变化。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针法。
7.小针刀疗法:是一种介于手术方法和非手术疗法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切开性手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方法形成的。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
8.穴位注射法:将药水注入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可将针剌刺激和药物的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发挥其综合效应,故对某些疾病有特殊的疗效。穴位注射法的适应范围很广,凡是针灸治疗的适应证大部分均可采用本法,如痹证、腰腿痛等。
9.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指在刺入人体穴位的毫针上,用电针仪通以微量低频脉冲电流的一种治疗方法。
10.耳针法:耳针法是通过对耳郭特定区域(即耳穴)的观察和刺激达到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在针医学的各种刺灸方法中,耳针是较为独特的疗法耳针法有自己的刺激区,尽管集中在小小的耳郭上但耳穴数量之多,仅次于体穴。主要有以下四种方法:
①按脏腑辨证配穴,就是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来选穴组成处方。如中医学认为“肺主皮毛”,故可取肺穴治疗皮肤病;肾,“其华在发”,故可取肾穴治疗斑秃等。②按现代医学理论配穴,耳穴中有不少是按现代医学的名称命名的,如皮质下、交感、肾上腺、内分泌、耳迷根等。这些穴位的功能和现代医学所说的基本致,如肾上腺穴,有近似调节肾上腺的功能,故可按现代医学理论配穴。③按相应部位配穴,此法最为简单,临床上用得也最广泛。即根据病变所在,在耳郭对应的部位取穴配方。如肩周炎取肩穴,胃炎取胃穴等。④按临床经验配穴,指对临床中发现的对某一或某些病证有独特作用的穴位进行组方。如耳尖穴治高血压、耳中穴治膈肌痉挛等。在实际治疗中,上面各种配穴常综合运用,如高血压,可据西医理论取交感,按脏腑学说加心,据临床经验加耳尖等。
11.皮肤针法:运用皮肤针叩刺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激发经络功能,调整脏腑气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叫皮肤针法。皮肤针,又有梅花针、七星针、罗汉针之分。
(1)循经叩刺:指循着经脉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常用于项背腰骶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阳脉之海,能调节一身之阳气;五脏六腑之背俞穴皆分布于膀胱经,故其治疗范围广泛;其次是四肢肘膝以下经络,因其分布着各经原穴、络穴、郄穴等,可治疗各相应脏腑经络的疾病。
(2)穴位叩刺:指在穴位上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穴位的主治作用,选择适当的穴位予以叩刺治疗,临床常用于各种特定穴、华佗夹脊穴、阿是穴等。
(3)局部叩刺:指在患部进行叩刺的一种方法,如扭伤后局部的瘀肿疼痛及顽癣等。可在局部进行围刺或散刺。
【刺激强度与疗程】刺激的强度,是根据刺激的部位、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的不同而决定的,一般分轻、中、重3种。①轻刺:用力稍小,皮肤仅出现潮红、充血为度。适用于头面部、老弱妇女以及病属虚证、久病者。②重刺:用力较大,以皮肤有明显潮红,并有微出血为度。适用于压痛点、背部、臀部、年轻体壮以及病属实证、新病者。③中刺:介于轻刺与重刺之间,以局部有较明显潮红,但不出血为度,适用于一般部位以及一般患者。
【叩刺治疗】一般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可间隔3日~5日。操作:①叩刺:针具和叩刺部位用75%酒精消毒后,以右手拇指、中指、无名指握住针柄,示指伸直按住针柄中段,针头对准皮肤叩击,运用腕部的弹力使针尖叩刺皮肤后,立即弹起,如此反复叩击。叩击时针尖与皮肤必须垂直,弹刺要准确,强度要均匀,可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刺激部位或刺激强度。②滚刺:是指用特制的滚刺筒,经75%酒精消毒后,手持筒柄,将针筒在皮肤上来回滚动。使刺激范围成为一狭长的面,或扩展成一片广泛的区域。
12.头针法:头皮针法又称头针法,是通过刺激头部发际区域的特定部位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头皮针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但真正在临床上推广则在70年代以后。通过大量病例的治疗,证明头皮针法不仅方法简便安全,而且对脑部引起的多种疾病有独特的效果。
好了,今天的针灸法就讲到这里,明天主要为大家分享各种灸法,欢迎关注本人自媒体号,更多精彩内容不断更新中!欢迎大家收藏点评留言!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