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床有效的针刺抗哮喘治疗方法出发,发现有效穴位;再拿到动物模型验证,用现代生物技术发现并验证抗哮喘新靶标。近日出版的国际期刊发表文章聚焦这项来自中国的“跨界”研究,并高度评价该研究为解决哮喘诊治困境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支气管哮喘目前常规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是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但除了易产生多种副作用外,还存在易耐药、缓解症状效果不佳等问题。
专家领衔的研究团队从临床有效的针刺抗哮喘治疗方法出发,发现针刺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后,可显著改善哮喘患者呼吸功能并提高金属硫蛋白-2 (MT-2)蛋白含量。通过建立小鼠哮喘模型后研究证明,该蛋白在哮喘发病中起关键作用。研究还发现,MT-2在气管平滑肌细胞上的作用受体是肌动蛋白结合蛋白-2(Transgelin-2)。研究人员据此利用放射受体分析、激光共聚焦、RNA干扰、表面等离子共振、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等技术和方法进行了确认和验证。Transgelin-2蛋白也成为我国科研工作者发现并验证的第一个支气管哮喘新靶标。
团队进一步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利用分子对接、虚拟筛选等技术,从6000个化合物中筛选了可以特异性结合针刺抗哮喘靶标Transgelin-2的小分子,验证并确认了“类针刺”舒张气管平滑肌作用的先导化合物TSG12是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的潜在抗哮喘新药物。
该研究是“令人振奋、引发深思的创新力作”。专家指出,从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应的针灸方法出发研究治疗新靶标,可最大限度地避免靶标发现的临床失败风险,为解决当代生命科学重大疑难问题和创新药物的发展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