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实践操作必考之常见急症的针灸方法

作者:蒋老师聊天综合 2018-04-12阅读:612次

(一)晕厥

1.辨证要点:

晕厥常与气血不足、恼怒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脑,与肝、心、脾关系密切。体质虚弱或情志过激,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气血运行失常,导致晕厥的发生。

临床表现为骤起而短暂的意识和行动丧失。突然昏仆,兼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者,为虚证;素体健壮,偶因外伤、恼怒等致突然昏仆,兼呼吸急促,牙关紧闭,舌淡,苔薄白,脉沉弦者,为实证。

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实践操作必考之常见急症的针灸方法

2.治法

苏厥醒神,以督脉穴为主。

3.处方

主穴:水沟、百会、内关、足三里。

配穴:虚证配气海、关元,实证配合谷、太冲。

方义:水沟、百会为督脉经穴,为醒脑开窍之要穴;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可醒神宁心;足三里补益气血,使气血上奉于头以苏厥醒神。

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实践操作必考之常见急症的针灸方法

4.治疗操作

毫针虚补实泻法。

(二)虚脱

1.辨证要点

虚脱常因大汗、大吐、大泻、大失血等,严重损伤气血津液,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能供养全身所致,甚者可导致阴阳衰竭,出现亡阴亡阳的危候。

主要表现是面色苍白,汗出淋漓,神情迟钝,四肢厥逆,少尿或二便失禁,甚则昏迷,血压下降,脉微欲绝。大汗淋漓,汗清稀而凉,手足冷,舌质胖,脉细无力或芤大者,为亡阳;汗出黏而热,手足温,口渴,脉细数无力者,为亡阴。若病情恶化,每可导致阴阳俱脱的危候。

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实践操作必考之常见急症的针灸方法

2.治法

回阳固脱,苏质救逆。以督脉、手厥阴阴经穴为主。

3.处方

主穴:素髎、水沟、内关。

配穴:亡阳者配气海、关元、足三里;亡阴者配太溪、涌泉。昏迷者配中冲;肢冷脉微者配百会、神阙。

方义:素醪属督脉,可升阳救逆,开窍醒神,升高血压;水沟为急救要穴,可醒脑开窍;内关可宁心安神,改善心脏功能。

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实践操作必考之常见急症的针灸方法

4.治疔操作

素髎、水沟毫针泻法;内关毫针补法。

(三)抽搐

1.辨证要点

抽搐常与感受六淫疫毒、暴怒、头部外伤、药物中毒、失血伤津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脑,累及于肝。各种内外因素,导致筋脉失养,热极生风或虚风内动,为抽搞。

主要表现为四肢抽动,甚者伴有意识丧失,或伴有口噤不开,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外感抽描多为实,内伤抽描多为虚;抽搐有力者为实,抽搐无力者为虚。

起病急骤,四肢抽搐,颈项强直,口口噤不开,角弓反张,舌红苔黄,脉洪数者,为极生风:兼壮热倾,昏迷惊质;喉间鸣,活红,苔厚属,脉滑数者,为绕热化风;手足抽搐,脉细无力者,为血虚生风。

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实践操作必考之常见急症的针灸方法

2.治法

息风止痉,清热开窍。以督脉经穴为主。

3.处方

主穴:水沟、合谷、太冲、阳陵泉。

配穴:热极生风配曲池、大推、中冲;痰热化风配内关,丰隆;血虚生风配血海、足三里。神昏不醒配十宣、涌泉。

方义:督脉为病管强反折,水沟属督脉,可醒脑开窮,调神导气,为止抽描要穴;合谷、太冲相配,为“开四关”,是息风定惊的首选穴;“诸风掉眩,皆属于所。”阳陵泉为足少阳合穴,又为为筋会,可镇肝息风,缓缓解整。

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实践操作必考之常见急症的针灸方法

4.治疗操作

毫针调法。大椎刺络拔罐,少商商、十宣、中冲可点刺出血。

(四)痛经

1.辩证要点

痛经病位在胞宫、冲任,与肝、肾关系密切。外邪客于胞宫,或情志不舒等,导致气血滞于胞宫,冲任瘀阻,“不通则痛”,为实证;多种原因导致气血不足,冲任虚损,胞脉失于需养,“不荣则痛”,为虚证。

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实践操作必考之常见急症的针灸方法

疼痛发于经前或经行之初,以绞痛、灼痛、刺痛为主,疼痛拒按,月经量少,质稠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缓者,为实证;月经将净或经后始作痛者,以隐痛、坠痛为主,喜按喜揉,量少色淡或色賠者,为虚证。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血量少,行而不畅,血色紫黯有块,块下痛缓,伴有乳房胀痛,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弦者,为气滞血;小腹冷痛拒按,得热痛减,量少色黯,面色青白,肢冷畏寒,舌黯苔白,脉沉紧者,为寒凝血療。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面色无华,舌淡,脉细无力者,为气血虚弱;经后小腹绵绵作痛,月经色量少,伴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沉细者,为肾气亏损。

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实践操作必考之常见急症的针灸方法

2.治法

(1)实证:行气活血,调经止痛。以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2)虚证: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3.处方

(1)实证主穴:中极、次髎、地机、三阴交。

配穴:气滞血瘀配太冲、血海;塞凝血瘀配关元、归来。

方义:中极为任脉穴,与足三阴经相交会,可通调冲任,理下焦之气;次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地机为脾经郄穴,善于治痛治血,取之能行气活血止痛;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调理肝脾肾,活血止痛。

(2)虚证主穴: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气血虚弱配气海、脾俞;肾气亏损配太溪、肾俞。

方义:关元为任脉穴,又为全身强壮要穴,可补益所肾,温养冲任;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穴,功擅补益气血;三阴交可调理肝脾肾,健益气养血。三穴合用,可使气血充足,胞宫得养,冲任自调。

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实践操作必考之常见急症的针灸方法

4.治疗操作

(1)实证:毫针泻法,寒凝者加艾灸。

(2)虚证:毫针补法,可加艾灸

(五)牙痛

1.辨证要点

牙痛常与外感风热、胃肠积热或肾气亏虚等因素有关,常因遇冷、热、酸、甜等刺激时发作或加重。病位在齿,肾主骨,齿为骨之余,手足足阳明经分别入下上齿,故本病与胃、肾关系密切。外邪与内热等因素均可伤及龈肉,灼烁脉络,发为牙痛。

起病急,牙痛甚而齦肿,伴形寒身热,脉浮数者,为风火牙痛;牙痛剧烈,齿红肿或出脓血,口臭口渴,便秘,舌红,黄燥,脉洪数者,为胃火牙痛;起病较缓,牙痛隐作,时作时止,牙眼微红肿或见萎缩,齿浮动,舌红少苔,脉细数者,为虚火牙痛。

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实践操作必考之常见急症的针灸方法

2.治法

祛风泻火,通络止痛。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3.处方

主穴:合谷、颊车、下关。

配穴:风火牙痛配外关、风池;胃火牙痛配内庭、二间;虚火牙痛配太溪、行间。

方义:手足阳明经分入下上齿,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可清阳明之热,为治疗牙痛之要穴;颊车、下关属局部取穴,疏泄足阳明经气,消脚止痛。

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实践操作必考之常见急症的针灸方法

4.治疗操作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循经远取可左右交叉刺,合谷持续行针1-2分钟。虚火牙痛者,太溪可用补法。

(六)高热

1.辨证要点

高热常与外感风热、暑热成温邪疫毒等因素有关。病位在卫、气、营、血。各种侵犯机体,或导致肺失清肃,成内人气分,成内犯心包,或内人营血,郁而发热,引起高热之症。

表现为体温升高,超过39℃。高热恶寒,兼咽干,舌红,苔黄,脉浮数者,为风热表证;兼咳嗽,痰黄而稠,脉数者为肺热证;高热汗出,兼须渴引饮,舌红,脉洪数者,为气分热盛;高热夜甚,兼班疹隐隐,舌绛,甚则出现神昏谵语,抽搐者,为热入营血。

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实践操作必考之常见急症的针灸方法

2.治法

清泻热邪。以督脉和手阳明经穴、并穴为主。

3.处方

主穴:大椎、曲池、合谷、外关、十二井。

配穴:风热表证配鱼际;肺热证者配少商、尺泽;气分热盛者配内庭;热入营血者配曲泽、委中、中冲、内关、十宣;神昏谵语配水沟;抽搐配阳陵泉、太冲。

方义:大椎属督脉,是诸阳之会,总督一身之阳,为退热要穴;曲池为手阳明经之合穴,配合谷清污阳明实热;外关为手少阳之络,通于阳维脉,宣达三焦之气,硫散风热,十二井在四末,为阴阳经交接之处,点刺之可泻热安神。

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实践操作必考之常见急症的针灸方法

4治疗操作

毫针泻法,大椎、十二井、十宣可点刺出血。

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实践操作必考之常见急症的针灸方法

最后,小编预祝2018年备考“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考试的朋友们都能够顺利过关!!!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