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针灸特需 王文熠
经常关注中医科普和各类养生节目的人可能会发现,在论及穴位的功用时,有些穴位的功效特别多,似乎什么病都能治,比较典型的如足三里穴:既能治疗胃痛、腹痛、便秘、痢疾等消化系统疾病,又能治疗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还对失眠、癫狂等神志疾病有疗效,甚至还能治疗妇科和生殖泌尿疾病,更不用说各种保健养生功效……如果不是专业中医人士,往往会无所适从、心生疑虑,甚至还被一部分质疑中医的人抓住了“把柄”,以此为论据证明中医是“不合理”、“安慰剂效应”等。
实际上,针灸中各个穴位的功效主治都是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之下被提出,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的,绝非胡乱拼凑。一般来说,一个穴位的功效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即邻近治疗作用、远道循经治疗作用和整体治疗作用。
前两部分主要是在中医经络理论的指导下,按“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规律分布。该穴位属于那条经脉,则对该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疾病就具有相应的治疗作用,其所治疾病多属于运动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急性病、新发病。如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位于虎口处的合谷穴,能治疗手腕扭伤、上肢疼痛等局部疾病,同时由于该经脉循行至对侧面部口角及鼻唇沟处,因而还能治疗对侧面瘫、三叉神经痛、牙痛的疾病,即所谓“面口合谷收”。
而第三部分的整体治疗作用,则只要是在中医脏腑理论的指导下,按该穴位所属经脉的脏腑阴阳表里对应关系的规律分布。如之前提到的足三里穴,其属于足阳明胃经,该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所以能够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同时中医学认为脾胃为人体后天至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运化饮食来滋养其他各脏腑,足阳明胃经本身又为多血多气之脉,因而对于其他各个脏腑的疾病及延缓衰老等均有一定作用。
除此之外,穴位的功效还与该穴位的特殊属性有关,具体治疗时还需要辨证论治,不能一概而论:如足三里穴虽能治疗头晕耳鸣,但对于肝火上扰、痰热蒙窍的头晕却没有效果;孔最穴对于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所诱发的急性咳血疗效较好,而对于肺结核引起的慢性咳血则疗效甚微。总之,针灸穴位的功效主治,绝非简单的“哪疼扎哪”,但也不是泛泛的“一穴治百病”。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