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看着陌生的中医词汇(3)

作者:爱津商城 2017-10-10阅读:5022次

虚喘:指气喘由于正气虚者。多因禀赋素弱,久喘或大病后真元耗损,致脏气虚衰,肺气失主,肾不纳气而致。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呼吸气短难续,声音低微,以深吸气为快或动则气喘。根据病因和见症的不同,分为气虚喘,阴虚喘,真元耗损喘等。

清阳不升:指水谷化生的轻清阳气不能正常濡养头部,肌表,四肢。清阳不升多因脾胃阳气不足,升清降浊的功能障碍所致。症见头晕,眼花,视蒙,耳鸣,耳聋,畏寒肢冷,困倦乏力,食不知味,便溏,舌淡嫩,苔白,脉弱或虚等。

清热解毒:适用于瘟疫,温毒及多种热毒病症的治法。使用能清热泻,解热毒的方药,治疗热性病的里热盛及痈疮,疖肿疔毒,斑疹等病症。常用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石膏,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代表方有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

清热解暑:用清热药结合解暑药治疗外感暑热的方法,临床表现为头痛,身热,有汗,烦渴,小便黄赤,苔薄而黄,脉浮数等。

惊风:儿科常见疾病,临床以四肢抽搐或意识不清为主要特征。引起惊风的原因较多,一般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大类。以热性,急性病引起的急惊风尤为多见,如小儿肺炎,中毒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如持续高热不退,均可出现惊风。这与有些慢性病在后期因虚损而出现的慢惊风,有虚实之分。

盗汗:证名。又称寝汗。指入睡后出汗,醒后即止。多属虚劳之症,尤以阴虚者多见。

恶露不绝:多因产后气虚失摄,冲任不固;或余血未尽,或感寒凉,败血瘀阻冲任;或营阴耗损,虚热内生,热扰冲任,迫血下行所致。气虚者,恶露色淡,质清稀,量多,兼见面色苍白,懒言,小腹空坠,宜补气摄血,用举元煎加减。余血未尽者,恶露量少,淋漓涩滞不爽,色紫暗有块,伴有小腹疼痛,宜化瘀止血。血热者,症见量多,色红,黏臭,面色潮红,脉细数,宜养阴清热止血,保阴煎加减。

健脾疏肝:治疗肝气郁结引起脾不健运的方法。临床用于胁胀痛,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弦等肝盛脾虚证候。常用白术,茯苓,薏苡仁,山药等健脾药;柴胡,青皮,木香,佛手等疏肝药。方用逍遥散之类。

消渴:泛指以多饮,多食,多尿症状为特点的病证。多因多食肥甘,饮食失宜,或情志失调,劳逸失度,导致肝脏燥热,阴虚火旺所致。治疗一般以滋阴,润燥,降火为主。根据病机,症状和病情发展阶段不同,有上消,中消,下消之别。

润肺化痰:化痰法之一,与润燥化痰同义。由于外感温燥,或肺阴不足,虚火灼金,炼液为痰。症见咽喉干燥疼痛,呛咳,痰稠难咯,舌红苔黄而干。

燥痰:痰症的一种,又名气痰。多由肺燥所致。症见痰少色白,或咳出如米粒状痰,涩而难出,或兼见面色苍白,皮毛干焦,口干咽燥,咳嗽喘促等,治以清肺,润肺为主。

肺劳:虚劳的一种,由肺脏虚损所致,症见咽喉干痛,声音嘶哑,鼻不闻香臭,面肿,胸闷气短,咳嗽吐血,饮食减少,消瘦乏力,发热等。治宜益气补肺。

疳:又称疳证或疳疾,泛指小儿因多种慢性疾患而致形体干瘦,津液干枯之证。临床上以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青筋,精神萎靡为特征。

文章摘自(养生全书)

那些看着陌生的中医词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