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这话时,上海中医文献馆馆长贾杨略微欠了欠身,一头精干短发的他端坐在高大的木质书架前,声音宏亮而又淡定。
面对早产体弱的女儿,一位父亲以三千个日夜的坚持,为女儿做捏脊、喂粥油。这是一部名为《同舟共济》的中医公益宣传短片中的情节,这部9月8日推出的短片亦是贾杨和女儿贾茗萱的真人真事,而这背后还有酷暑时节的连续拍摄,志愿者和同事们不计报酬的参与。
让中医文献走下书架融入生活是深巷中的上海中医文献馆的追求。 澎湃新闻记者 李珣 图
走过上海黄浦区车水马龙的喧闹街头,上海中医文献馆便坐落在其间一条幽深小巷尽头的院落中。在外人看来,已有一个甲子历史的文献馆带着几分“大隐隐于市”的意境,而在贾杨和同事们看来,让古老的海派中医走出这百米巷陌进而融入生活与人心,应是日常思量的问题。
而对贾杨和同事们而言,这问题的答案或许已在前述的那部短片中隐隐浮现。
“声音嘈杂,中医不是包治百病,有所长有所不长,我们倡导的是快节奏生活中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就像片中的那样,让你感到中医就在身边,陪伴你,理解你。”9月27日,贾杨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道。
《同舟共济》短片在今年夏天的拍摄场景。 受访者供图
让中医从文献中走出来
中医文献馆前的小巷一侧的墙壁上,镌刻雕镂着古铜色的中医浮雕,“急公好义”的字样远远可见,走进文献馆,高大齐整的书架上摆满了一本本厚厚的中医典籍,窗明几净的文献馆里颇有几分古朴静谧,贾杨戴着眼镜正坐在书桌前。
研究者、传播者、建设者,深秋时节的下午,贾杨向澎湃新闻阐述着上海中医文献馆在海派中医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贴近生活,可信实用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在贾杨看来,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饮食、作息难以规律,生活压力重重,“我们希望让大家感到中医就在你我身边,每天做一套操,做一道菜,为生活增添一些健康的元素。坚持下来,潜移默化中就会有改变。”
而事实上,人到中年的贾杨对这种坚持有着切身体会。
10年前,贾杨的女儿出乎意料地早产一个多月,出生时仅三斤八两的女儿很是瘦小。
虽已事隔10个春秋,但贾杨仍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孩子隔着玻璃只看见背影,马上就要办住院手续。”
在此之后,贾杨在女儿贾茗萱成长的三千多个日夜中,坚持每天为女儿熬粥,让女儿喝下粥油,每晚睡前为女儿捏脊更是一家三口一直回味的经历。
“每天如此,女儿现在很健康,还练击剑和游泳。”谈及多年来的付出,贾杨欣慰地笑道。
而在今年的“海派中医公益行”活动启动后,上海中医文献馆经过一番考量,决定将贾杨的经历拍摄成公益宣传短片。
今年夏天《同舟共济》短片的拍摄场景。 受访者供图
炎炎夏日拍摄宣传片
没有太多经费,也没有专业演员的参与,宣传短片的拍摄就靠中医文献馆工作人员、家属和志愿者们的友情出演。
导演张东(化名)近年来忙于视频拍摄工作,同时他也是上海中医文献馆的一名患者。
张东的孩子也是早产儿并带有病患,谈及参与拍摄《同舟共济》宣传短片的机缘,这位稳重的汉子对澎湃新闻笑称,同为一个父亲,贾杨的经历令自己感同身受,多年前自己的病症经中医诊治痊愈后的情景也历历在目,他用“一拍即合”形容自己参与宣传片制作的快意。
短片拍摄时值八月中旬,上海酷暑难耐,数十位参演人员亦无怨言,80后妈妈李楠作为志愿者抱着九个月大的女儿也参与其中。
与张东的经历类似,七年前李楠的胃痉挛因一次中医治疗而痊愈,颇感神奇的李楠自此对中医萌生兴趣,听闻上海中医文献馆需要志愿者拍摄短片的消息,李楠便报名参加。
九个月大的女儿在白色床上睡卧,李楠在张东的镜头前喂女儿喝粥,多次重复以求上佳镜头。
“40度的高温,为保证摄像的灯,空调不能开,这是最艰苦的场景,很感动。”贾杨对澎湃新闻表示,短片虽只有3分31秒,策划和拍摄时间亦只有八月九号到十四号的短短五天时间,但聚光灯前满是汗水。
让中医走进地铁走进生活
伴随《同舟共济》这部短片中镜头的切换,片中羸弱的早产儿成为击剑场上的胜利者,而在真实的片外,贾杨的女儿更感慨的,同样还有十年来父母每日的陪伴,“那是温馨难忘的记忆。”
而这也是上海中医文献馆所倡导的理念,“你懂生活我懂你”,即希望通过日常的潜移默化为都市生活中的人们找到心灵的慰藉。
对此,张东亦有所感慨,他对澎湃新闻表示,拍摄短片的过程波澜不惊,中医与西医相比,虽缺乏系统化和大数据的整理并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确是更多的一种选择,“例如粥油、捏脊,是有众多的数据做支撑的,可以以此为基础倡导一种舒缓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上海中医文献馆中医药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肖芸对澎湃新闻表示,张东和李楠作为中医的惠泽者,其体悟颇具代表性,“有所信任必是有所经历。”
中医文献馆传播顾问陈红芳表示,今年9月15日,两辆中医药文化专列也分别在上海地铁2号线和10号线启动,或以简易图谱介绍养生体操、起居调摄方法,或以童趣漫画展示捏脊、揉足等保健方法,其间中医文献馆还在微信平台上进行有奖竞猜活动,并开展义诊活动。
“我们要做的,是让中医文献从古老的书架上走下来。”贾杨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