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许多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在尝试了西医的“脱敏治疗”、“手术治疗”等一些方法之后,因不堪其带来的痛苦以及对于这种“哪里有病切哪里”的恐惧,在一系列问题的干扰之下,而被迫放弃了西医治疗,因不甘于屈服过敏性鼻炎的“淫威”,因而另谋一条别的可行的出路,进而将目光转向了与西医相对立的“中医”。
作为一名西医的医生,虽说我的医学理论都来自于西医,但是在一些治疗方向上面还是偏向于中医的“慢速”,我经常会被一些对西医失去信心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询问我:“宋医生,听说中医可以治疗过敏性鼻炎,这可行吗?效果怎么样”?作为医学上的两个比较对立的派别,西医和中医,一直被人拿做比较的对象,一个是性子火烈的汉子,一个是老态龙钟的老者,一个被人称之为“抽丝剥茧”的“侦探”,一个被人诟病为“杀鸡取卵”的“刽子手”。那么,对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产生绝望的患者,是不是中医会重新点燃他们的希望呢?
中医理论体系中的过敏性鼻炎
中医理论生动的将过敏性鼻炎称之为“鼻鼽”,并根据中医理论中的辩证体系可以将其具体划分为脾气虚弱型、肺气虚寒型、肾阳不足型、肺经伏热型以及邪伏少阳型等症状;又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具体的治疗,一般来说,对于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疗法可以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包括中药跟中成药的服用,外治法则是包括中药熏洗、塞鼻以及针灸等等,因此可谓是个体治疗的典范。但是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美中不足”在于缺乏宏观和围观的评估标准,主观能动性显得较强,不具有客观性。
西医理论体系中的过敏性鼻炎
对于过敏性鼻炎,西医对其的发病机理、发病原因、病理表现和治疗机制都有详细而直观的描述,其宏观理论,也就是临床症状的评估体系和微观理论,包括实验室评估体系,都是基于临床试验依据和实验室依据,所以就显得比较客观。
个体化决定中医或是西医的治疗
其实,不管是西医或是中医而言,其都无法对过敏性鼻炎作出一个完美的阐释,并不能主观性的完全控制此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对于中医来讲,其需要客观的评价体系以及令人信服的机制方面的研究;而对于西医来讲,整体性的观念对其相当重要,因其缺乏整体性的认知,才有了“手术”的出现,西医应该从整体的系统着手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摒弃“哪里有病治哪里”的通俗观念。因此,对于每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来讲,自身的个体是决定你选择哪种方式的最为主要的因素。
倘若,一个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除了患有此病之外,个体还有其他相关的并发症,此时采用中医的治疗效果会比较好;但是,如果仅仅存在过敏性鼻炎的相关的鼻部的症状,可能西医的治疗效果会更佳。倘若患者想要采用中西医的联合治疗(非中西医结合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不要采用统一途径,也就是说,如果你是采用的中医内治法,就不要口服西药;如果采用中医的电针刺激蝶腭神经节,就尽量不要进行鼻黏膜烧灼、激光等西医的方法,以免“画蛇添足”,效果事倍功半不说,若是加重不良反应,那岂不是麻烦?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三大方法
1、按摩法
过敏性鼻炎在中医上的治疗主要是靠预防和保健为主,尽量远离过敏原,防止呼吸道感染,这一点跟西医的理念有些相似之处。下面给大家介绍一套通过按摩鼻部的鼻保健操来治疗过敏性鼻炎和缓解鼻塞,其效果一般来讲还是不错的,鼻塞者揉之即通,过敏性鼻炎患者在一个月后也会见效。具体如下:
①揉印堂:用右手的中指指腹按压于印堂穴之上,并以食指端部按压于右侧的攒竹穴,以无名指的指端按压于左侧的攒竹穴,三者同时进行,并沿逆时针方向按揉100下;
②用双手食指的外侧来回的搓鼻梁两侧的上下,共搓200下,直至鼻梁有发热的感觉;
③用双食指的指尖揉动鼻孔两侧的“迎香穴”,共揉200下。
④最后,用左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动右手的“合谷穴”200下,再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上下揉动左手的“合谷穴”200下。
以上就是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按摩法”的四步走。
2、针灸治疗法
在临床的治疗上,针灸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种主要的辅助方法。因为针灸能够通过调整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等失衡的状态,以此达到通利鼻窍的作用,这是其治疗的理念。不过,像此类的针灸疗法千万一定要到正规的耳鼻喉专科医院就诊,先确定过敏性鼻炎的类型,然后在以此针对病因做针对性的治疗。
3、艾灸法
这是最近大众普遍“传颂”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最佳”治疗方法。艾灸治疗法是一种温热疗法,其目的主要是在于散寒,所以对于中医辩证的虚寒类的过敏性鼻炎来讲再适合不过了。一般来讲,艾灸的操作可以在家中进行,用艾灸法“炙”风门、足三里、肺俞等穴位,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艾灸的进行一定要保持通风,避免艾烟过浓而伤害到人体。
中医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在此,我需要提醒各位的是,对于某些中成药来讲,其中添加有西药成分,就拿鼻炎康片来讲,其中就含有一定量的扑尔敏,因此在应用的时候就要注意关于西药的禁忌。也许,在其他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成药中也会含有某些抗过敏药的成分,但是其还尚未标识,如此一来,就容易引发一些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因此,如果想要采用中医治疗该病,最好还是去到中医医生那边进行辩证的药物治疗,而不是随意的用中成药打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