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腹痛隐隐,大便一天三四次,不成形,比较烂,中医认为是肠风,应该健脾、调肝。“不读经典法无一可。”因为经典是法也、常也、径也。不读经典找不到辨证治疗的方向和目标。下半句是:“尽守古法何处着我?”就是我们要在经典的基础上,结合病情,发挥我们的智慧,努力创新,体现自我价值。
溃疡性结肠炎根据其发病特点属于中医文献中的“肠风”。《内经》有“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飱泄”,“风者善行而数变”,“风胜则动”。溃疡性结肠炎肠蠕动亢进,肠子的吸收功能差,所以大便不成形,这是风胜异常的动。风气通于肝,土得木而达,风邪易伤肝犯脾。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个非常难治的病,现在称为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结肠炎,这个病人是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近两年来的,精神倦怠,肠粘膜多发性溃疡、炎症、以直肠半结肠为主,转到溃疡性结肠炎。
病案举例
吴某某,女52岁,初诊2013年11月9日。
患者自诉近两年反复大便不成形,每日大便5~6次,下腹部疼痛,痛则便,便后痛减,大便有黄色黏液,腹胀,矢气多,精神疲倦。曾当地医院肠镜检查:肠黏膜多发性浅溃疡,伴充血、水肿,炎症以直肠、左半结肠为主。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曾用中西药治疗,效果欠佳。现诉食后腹胀,偶有嗳气、腹隐痛,胃纳尚可,大便每日3~4次,不成形,便质烂;夜寐尚可,舌淡红,苔厚白,脉细滑。中医属肠风。治拟健脾调肝、清肠祛风,理气和中。
处方:柴胡12g,炒白术、炒白芍各15g,炒防风12g,白蒺藜15g,延胡索12g,制香附12g,米仁30g,芡实30g,葛根30g,川连6g,干姜6g,山药30g,马齿苋30g,秦皮15g,藿苏梗(各)12g,木香6g,黄芩12g,14剂。
二诊:2013年11月23日。诉服用上方后自觉食后腹胀较前明显好转,无嗳气,大便质偏烂,每日4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治疗再以上方消息。上方川连改9g,干姜改9g,加黄芪30g,党参15g,14剂。
四诊:2013年12月21日。诉大便不成形好转,大便前段成形,后段质软,日行2~3次。胃纳佳,腹胀、嗳气好转,腹痛改善,夜寐尚安。舌红苔薄白,略腻,脉细。
处方:黄芪30g,党参30g,炒白术、炒白芍各12g,防风12g,白蒺藜15g,米仁30g,山药30g,炒扁豆30g,马齿苋20g,川连6g,干姜6g,补骨脂15g,芡实30g,青陈皮(各)6g,枳壳12g,制香附12g,煨肉果9g,佛手9g,14剂。
十诊:2014年2月24日。诉大便基本成形,大便前段成形,后段质软,日行2--3次。胃纳佳,腹胀、嗳气好转,腹痛改善,夜寐尚安。舌红苔薄白,略腻,脉细。
处方:黄芪30g,党参15g,炒白术、炒白芍各12g,防风12g,白蒺藜15g,白头翁30g,辣蓼30g,炒扁豆30g,川连6g,补骨脂15g,黄芩12g,枳壳12g,制香附12g,炙甘草6g,莲子肉15g,14剂。
2014年6月20日随访:大便每日一次,成形,无腹痛,精神好,纳谷正常。患者不愿意做肠镜复查。
这个病人来的时候腹痛隐隐,大便一天三四次,不成形,比较烂。既然中医认为是肠风,应该健脾、调肝。我用了柴胡、防风、白术等等。这个方子也是肝脾同治,升降并调,寒热并用,通塞合用。如果通的太厉害,大便次数太多;收敛的太厉害,结果便秘了,肚子痛也不行。结果健脾祛风,利气清肠,结果半年的治疗症状基本控制,病情稳定。这样的例子临床也是很多的,有的疗效比较理想,有的疾病有改善,但是没有完全康复。
最后谈一点感想:“不读经典法无一可。”因为经典是法也、常也、径也。不读经典找不到辨证治疗的方向和目标。下半句是:“尽守古法何处着我?”就是我们要在经典的基础上,结合病情,发挥我们的智慧,努力创新,体现自我价值。
我曾经写过《内经临证发微》一书,都是谈读经典,做临床的体会。我感觉读《内经》,一是从文化,二是从临床上进行解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提高素质,激活我们的思维,为提高临床疗效服务。
名家简介
王庆其,1981年毕业于北京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上海市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师承导师,国医大师裘沛然学术传承人。从事中医内科临床(脾胃病等)工作40余年,从事《黄帝内经》教学30余年。代表著作有《内经临床医学》《内经临证发微》《王庆其内经讲稿》《王庆其医案医话集》《王庆其临床教学实录》《王庆其临池碎墨》《杏林散墨——王庆其行书作品集》等。
本文来源于《中医的思考与实践——杰出校友回馈母校系列讲座》。
知识就是力量
愿明天的你依然会相信
点击「写留言」参与讨论
猜你喜欢
如何做到基础理论和治本实践完美结合?
千年经方如何做到和实践结合?
临床思维最难模仿,看中医临床大家如何开经方
……以下是广告时间……
给大家推荐《中医的思考与实践——杰出校友回馈母校系列讲座》,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文化讲坛系列之一,该讲稿系列欲收录相关专家中医文化的讲座。 本书是纪念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六十周年邀请原研究生院老毕业生王琦教授、黄璐琦院士、王庆其教授、高思华教授等回校讲座的录音整理而成。
END
本文由中医出版公众号原创发表,本文来源于《中医的思考与实践——杰出校友回馈母校系列讲座)》,最终解释权归本文原作者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商业转载请与我刊联系授权事宜。如有内容合作,请后台留言,欢迎广大读者原创投稿。
投稿及咨询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