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煌普中医
加拿大中医药管理局特邀潘晓川教授给经典中医下定义。历时三年,潘教授逐字推敲,给出了经典中医如下的定义。
经典中医特指以中国古天文学为背景,以易经为哲学基础,以象数思维为特点,治疗上以“调气”为核心,以脉诊为重要诊断手段,汉唐时代发展到顶峰的独特的医疗体系。经典中医是以自然界恒定现象为公理,根据象数规律进行推演运算所形成自洽的系统医学。
定义中非常重要的词汇都以加粗字体进行了标注,下面逐一做简要说明。
经典中医区别于建国后被科学与西医改造过的现代中医,经典中医的学科范围是中医四大经典,即《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以及《伤寒论》。经典中医师是当今中医界的少数派。
古天文学潘教授常说:经典中医是来自天上的。经典中医即是在全息论指导下,宇宙的运动规律之于人体的映射所产生的医疗理论与技术。中医理论最重阴阳和五行。阴阳在宇宙何处体现?举例:阴阳即是宇宙双螺旋模型,阴为反物质宇宙,阳为物质宇宙。五行宇宙中何处体现?举例:太阳系木、火、土、金、水五星之于气交能量场的相对影响。
易经与象数思维这里尤指“天道易经”与河洛之数。易经演进史其实是一个由天及人的落地的过程,由宏观到微观的具象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历经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即天道易经、地道易经、人道易经。经典中医的哲学基础就是这天道易经,而非应用于风水命理或人际关系的人道易经。“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讲的就是易经之于中医的重要性。“秀才学医,笼中捉鸡”讲的则是古时懂易经之人学习经典中医是手到擒来的。象数思维更是贯穿中医了理论技术环节,如“补九泻六”等等。
调气“气”是中国古典文化中重要的概念。那么,对于经典中医来说,气就是人体的生物能量。经典中医的全部治疗目的就在于运用针灸、艾灸、重要等技术手段,以医者预想意愿来改变病患机体的气的状态——调气。内经有言:“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刺之道毕矣。”这说的就是气调病愈的道理。由此,潘教授将机体与医学划分如下层次,进一步明确划分了经典中医的学科界限:物质的机体是西医的领域;气(能量)的机体是中医的领域;精神的机体是宗教的领域。
脉诊脉是气的窗口,反应了人体气之状态的偏颇。经典中医所有的治疗技术均是以脉平为期的。因此,脉诊即是诊断手段,又是预后标准。古时上工诊病为色脉相参。为何不是四诊合参呢?因为,在临床应用中,脉诊与望神色是最为客观的两种诊断方式。脉象与颜色的生克关系,即可知道病况及预后。所以真正的高手诊病是无需说话的。搭搭脉,望望色,下处方,或针,或灸,或药,以尽医者之事,疾病要依病患自愈力决定治愈进度。
汉唐时代这个时期中医四大经典全部问世,汉医与儒医群体的在中华大地上进行广泛的中医临床实践。
恒定现象如“天左旋,地右动”、一年有四季、日月交替。内经有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种宏观的现象是不变的,那么它们之于人体的影响同样是不变。这些宇宙恒定现象就是经典中医建立学科的基础公理。
自洽的系统医学所谓自洽系统,就是一个公理系统,系统内没有矛盾,也就是说没有从公理同时导出一个命题来否定其原来公理的能力。经典中医是本体论的,由道而术发展起来的自圆其说的体系,这有别于人们常识中的实践论。中医是以自然规律为前提建奠定了理论基础,进而推演到人体之上进行医疗实践。因此,经典中医的正确性无需其他学科来证明,只要保证其内部自洽即可。而实际上,经典中医已经与最前沿的现代天文物理学、量子物理学等学科形成了他关系。
在此定义的基础之上,潘晓川教授建立了“经典中医自洽体系”。在针灵(平脉针法)、艾魂(平脉灸法)、药精(平脉药法)、琴神(平脉五音)、天道易经(哲学医理)等理论和技术环节,定义之意旨与规范贯穿始终,形成了一套庞大而自洽的道术并行的中医体系。
潘晓川,经典中医自洽体系的建立者、研究者、实践者与推广者,知名经典中医独立学者。
经典中医自洽体系,立论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天道易经、中医典籍,是张仲景伤寒论体系之后唯一自圆其说且道术并行中医体系。理论哲学环节为“天道易经”。临床技术环节包含“针灵”、“艾魂”、“药精”以及“琴神”,分别为平脉针法、平脉灸法、平脉药法以及平脉五音。
煌普中医,煌普中医是一家以经典中医推广、教学、研发为核心业务的机构。煌普,愿为经典中医复兴之路铺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