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经络丰富,气血充盛,一眼能看穿内脏的毛病!

作者:健康卫视济宁新媒 2018-03-02阅读:2267次


颜面五脏法

面部经络丰富,气血充盛,加之皮肤薄嫩,所以身体内部的变化就会在面部有所反映。虽然古今面部分属各有所不同,但都是在《黄帝内经》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

古代面部分区

《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把整个面部分为: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

古代面部脏腑分属

1庭为首面。

2阙上为咽喉。

3阙中(印堂)为肺。

4阙下(下极、山根)为心。

5下极之下(年寿)为肝。

6肝部左右为胆。

7肝下(准头)为脾。

8方上(脾两旁)为胃。

9中央(颧下)为大肠。

10挟大肠为肾。

11明堂以下为膀胱、子宫处。

现代面部脏腑分属

现代面部各部分属,是在生物全息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它在面部呈现一个倒置内脏图形,也是一种整体内脏在面部的缩影。

现代面诊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面部对应脏腑与传统中医不同,诊断方法也有所区别。

1额头正中近发际处为子宫、膀胱。

2额中线两侧为输尿管。

3额中部为小肠。

4两眼上下胞为左右肾。

5鼻头为胃。

6左颧处为脾。

7右颧处为肝。

8口唇处为心脏。

9下颏处为咽喉。

10两颊为左右肺。

11支气管位于唇角两侧至下颏。

【现代面诊法治病小贴士】

人身体内脏腑的异常变化,可能出现在面部产生变化之前或之后。

所以一旦发现面部骨的形状、肌肉紧张度、弹性等发生变化,或者出现肿胀、皱纹、面部皮肤颜色改变及充血、疼痛等,要及时检查对应的脏腑有无异常变化。

一般来说,如果面部出现皱纹、斑点等,表明所在部位的相应脏腑功能失调;如果面部出现小疙瘩、充血、肿胀,则表明相关脏腑遭受病菌感染;出现黑眼圈,则表明肾脏、卵巢或膀胱有病。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健康信息,仅供大家参考交流,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