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湿气重怎么办?

作者:医生谈健康养生 2018-03-05阅读:1251次

3月是春雨绵绵,南方的天气返潮:墙壁、玻璃都挂满水珠,家具、衣服、食物一言不合就发霉 …, “外湿”侵袭,人体就会出现种种不适:疲倦无力、胃口不好、手脚冰冷、皮肤起疹瘙痒、大便粘腻……头脑昏沉,身体困重,总是睡不够,不愿活动。这都是受湿邪侵犯的表现。所谓:湿性黏浊,如油入面。

湿非一病,百病兼之。中医认为:风湿性关节炎、湿疹、包括某些头痛、眩晕、失眠、高血脂、冠心病、中暑、带下、痛风、泄泻、中风、高血压等等都与湿邪有关。

但是:“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多少医生和患者为此绞尽脑汁,发愁!

确实,湿气重固然和外界湿气有关,另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内因。现代人因为活动少,晒太阳少,身上的阳气已经现有不足。再加上生活习惯的问题,脾胃也是虚寒导致湿盛。

因此解决身体的湿气问题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减少接触湿气,如在回南天中,尽量少开窗户,室内抽湿,少接触潮湿空气。洗澡洗头后,及时搽干身体,吹干头发,不穿没有干的衣服。洗澡时间不宜过长,不过多的洗澡。第二加强锻炼,提升身体的阳气,多在阳光下活动,保持一定的日晒量,多做前后弯腰的活动,激发背部膀胱经的阳气,使气血保持通畅,气血活则,湿气得以除。第三养脾胃,因为脾胃虚,湿气才能产生。

防湿、祛湿的最佳运动方式是轻微的活动四肢,使身体的阳气慢慢的恢复,湿气逐渐散去。不可大运动出大汗,这样气随汗泄,气受伤了,水湿的代谢受到影响,水湿虽然随着汗液散出一部分,但内湿又出来了,最终湿气还是没有去掉。

除了自身所在的生活环境之外,身体脾胃的运化功能才是我们祛湿的根本利器。所以杜绝湿气生成之源才是关键!

身体的锻炼提升阳气,而中药和食疗则可以利用植物的偏性祛湿。历史上有很多祛湿的良方。首先以健脾为主。中医著名的健脾祛湿食方---四神汤,四种成分:茯苓,莲子,薏苡仁,山药。茯苓化湿,薏苡仁来清热,薏仁还能把湿气转化成津液,山药莲子补虚,且能镇水,达到安神之功,使湿气不再为害,此方祛湿清热,健脾养胃,美白皮肤,补益心肺,调肝固肾。从而整体调理身体,达到健康。

此外,地处炎热潮湿之地的广东人经常煲除湿粥:红豆、薏米、燕麦、荞麦和赤小豆煮粥也是很好的习惯。

还有一些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辣椒虽能开胃助消化,祛湿功效却一般。

除了以上原则和方法,还要注意不要饮酒。少吃甜食,甜食 “甜腻化湿”。酒助湿邪,酒精少碰为好。在湿气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凉拌食品,冷饮。生冷食物、冰品或是凉性蔬菜,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

穴位按摩能提升阳气,帮助祛湿。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承山穴,都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的缘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时间后,我们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这就是膀胱经的阳气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湿邪,正随着上升的阳气向外发散。所以湿热体质者一定要注意记住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