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小马哥”马有度:我的新药开发之路

作者:至诚金方 2017-06-27阅读:2735次

名老中医“小马哥”马有度:我的新药开发之路

中医药科学研究,究竟应当怎样开展?这是全国中医药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议论多,见解多,见仁见智,求同存异,获益良多。如能进而针对实例,解剖麻雀,举一反三,相信获益一定更多。

大家从各自亲身经历的科研实践中去深入思考,认真总结,无论是成功的经验,或者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拿出来交流,更有针对性,更富启发性,互相借鉴,共同受益。

笔者在研制麻芩止咳糖浆的历程中,备尝甘苦,主要的感悟,有以下四点:

一、临床急需 选题对路

选题是否得当,是科研成败的关键,一个好的选题,就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一旦选题失误,失败也就在所难免。

科学研究的目的,完全在于实际的应用,中医临床的需要,正是我们应该着重考虑的选题。

之所以选取外感咳嗽作为研究对象,就是因为临床治咳的迫切需要。

除了伤风感冒,外感咳嗽就是最为常见的病症,无论男女老少,年四季均可发病,在秋凉、寒冬及早春季节,发病率更高。咳嗽频繁剧烈的患者,咳嗽迁延难愈的病人,白天影响工作,晚上影响睡眠,甚至咳得胸痛腹痛,十分难受,令人苦恼。而要尽快治好咳嗽,又绝非易事,故有“名医怕治咳嗽”之说。市场上治咳的中西成药,品种繁多,但高效速效的实在不多。有鉴于此,为了满足临床急需,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咳嗽的优势,所以选定开发新型治咳中成药作为科研课题。

之所以选取针对“寒包火”咳的新药研究,原因有二:

其一 ,中医治疗咳嗽,讲究辨证论治,而在外感咳嗽中,最常见的有风寒、风热、表寒里热三种类型。而表寒里热这种“寒包火”咳在临床上极为常见,而且咳嗽频繁剧烈,常常迁延难愈,所以病人特别希望得到高效速效的新型药剂。

其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已经收载以及目前市场正在销售的治咳中成药中,最缺的就是针对“寒包火”咳的中成药。本项科研,本拟选择主治“寒包火”咳的制剂作为对照药品,但却无法找到,这也证明专治“寒包火”咳的制剂确实是当前临床急需的品种,说明本项研究的选题恰好对路。

二、中医特色 中医思路

中医外感咳嗽,常见于西医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研究治疗外感咳嗽的中成药,当然可以借用急支和慢支急发这两个西医的“病”作为观察病种,但最终还必须落实在中医的“证“上。如果只针对西医的“病”来研究,不仅没有中医特色,疗效也成问题。例如市售的一种中成药,采用西医的急性支气管炎作为药名,该药本是治疗外感风热咳嗽的好药,如果医生或病人只是根据“急支”的药名而广泛用于各种急性支气管炎,对属于外感风寒的患者则难以取效。

所以,我们在设计麻芩止咳糖浆的适应证时,就明确限定它是专治表寒里热“寒包火”咳之“证”,而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都必须符合此“证”才能使用。只有这样,这项新药科研才具有中医特色也才能保证确有良效。

以中医的“证”作为主要观察指标,这是按照中医思维进行科研的第一步。第二步,还要按照治“证”的要求来设计中医处方。“寒包火”咳的形成,一种是素体内有郁热,又复感外来风寒所致,正如《医学心悟》所说:“其人素有郁热,而外为风寒束之,热在内而寒在外,谚云‘寒包火’也。”另一种是本由外感风寒所致,但表寒未尽而肺热已起,也可形成“寒包火”咳。

对于“寒包火”咳的治疗,按照治病求本的要求,应以“散表寒、清肺热”为主。恰如《医学心悟》所说:“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肺有火,则风邪易入,治宜解表而清肺火”。故选散表寒的麻黄、清肺热的黄芩作为本方主药,并以两味主药药名的第一个字合而作为新药名称——麻芩止咳糖浆

中药复方,妙在君臣佐使合理配伍。本方主治咳嗽表寒里热证,全方主要分为四组药物:

第一组药物,针对在表之风寒,以麻黄为首,取麻黄辛温发散风寒,宣肺止咳平喘。医圣仲景堪称善用麻黄治疗外感咳喘的祖师,直到现代临床报道中,许多学者仍然认为治疗风寒咳喘,麻黄有专长。笔者多年体会,麻黄确为治疗风寒咳喘的第一要药,特别是辅以苏叶、防风之后,其散寒宣肺之力更强,三药合用,共散表寒,使寒邪不再束肺,肺气得宣,不致上逆,咳喘自缓。这是遵循中医药理论治疗“寒包火”咳的第一要着,首重一个“宣”字。

名老中医“小马哥”马有度:我的新药开发之路

第二组药物,以黄芩为首,自古就单用一味黄芩制成黄芩散,主治肺热咳嗽,可见黄芩为清泄肺部火热的第一要药,而辅以鱼腥草和连翘,则清肺解毒之力更强,肺热得清,肺气亦清,咳嗽自减,这是治疗“寒包火”咳的第二要着,突出一个“清”字。

名老中医“小马哥”马有度:我的新药开发之路

第三组药物,选桔梗宣肺祛痰,配法夏燥湿除痰,合而增强排痰之力,并能化解痰与火热相结,防止痰热阻肺,以利肺气宣畅,这是按照中医治咳先治痰的原则,体现一个“化”字。

名老中医“小马哥”马有度:我的新药开发之路

第四组药物,用杏仁、紫苑和少量粟壳肃肺止咳,三药配合,体现一个“降”字。

名老中医“小马哥”马有度:我的新药开发之路

前三组药物,散寒宣肺,清热化痰,针对病因病机,重在治本,辅以本组药物降逆止咳,兼治其标,奏效更佳。最后还有一味甘草,既是一味调和之药,也是擅长缓急利咽止咳之药,所以在本方中的用量与主药相等。从君臣佐使配伍来看,本方以麻黄散寒宣肺,黄芩清泄肺热,共为君药;苏叶、防风加强麻黄散寒宣肺之功,鱼腥草、连翘加强黄芩清泄肺热之力,同为臣药;桔梗、法夏祛痰利肺,杏仁、紫菀、粟壳肃肺止咳,皆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合而共奏散寒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

本项科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遵循辨证论治的中医思维,始终抓住中医之“证”这个核心,不仅依“证”组方选药,而且以治“证”作为观察疗效的金标准,终于取得成功,关键就在于突出了中医特色,坚持了中医思路。

三、西为中用 创新开路

中医药科研,在遵循中医思路,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特色的基础上,又须善于借用西医西药技术,做到西为中用。

  • 借用西方现代制药技术,制成了质量稳定、剂量小、口感好的麻芩止咳糖浆。

  • 借用西药药理技术,通过动物实验,证明本糖浆确有显著的抗炎、祛痰、镇咳、平喘、抑菌等多种功效,说明临床治疗获得显效确有现代药效学基础。而毒理学研究未见明显毒性,也证明这种制剂使用安全。

  • 借用西医“辨病”的临床观察指标,而且采用大样本的对照观察方法,证明只要符合中医表寒里热的“辨证”,本糖浆对于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都有良好效果,而且比对照组的疗效更好。

以上研究,在治病机理上既有中医的散寒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功效,又有西医的抗炎、祛痰、镇咳、平喘、抑菌作用。在治疗的病证上,既有中医外感咳嗽的表寒里热之证,又有西医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之病。这种既有中医之机理,又有西医之药理,既有中医之证,又有西医之病,这种中西医互相参照,互相印证的方法,也是一种创新,开拓思路,西为中用,何乐而不为呢?

四、疗效说话 打开出路

中药新药研究,除了使用安全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疗效显著,要用疗效说话。而高效速效的得来,除了选择最佳制备工艺之外,创新处方最为关键。

麻芩止咳糖浆处方的由来,一是仔细分析古今医家治咳名方的精华,一是经过自己多年治咳成败的亲身体验,反复筛选,创新而来。

为何选用敛肺止咳的粟壳?

古今许多医家,都反复强调,治疗外感咳嗽,不能使用强力敛肺止咳的粟壳,否则有“闭门留寇”的不良后果。

我在初涉临床之际,也一直遵此古训和名家告诫。但后来发现,对于外感咳嗽而咳剧之人,采取一般辨证论治之方,往往凑效缓慢,而病人的急迫要求是尽快减轻一点剧咳的痛苦就好。思考再三,于是想到不妨试试在方中加入强力镇咳的粟壳。初试之后,果然奏效,此后又屡试屡验,并未出现“闭门留寇”的弊端。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处方标本兼治的配伍之妙。

对于表寒里热的咳嗽,选强力散寒的麻黄,选善清肺热的黄芩,以治其本,使外束之表寒和内郁之里热都有去路。加入除痰要药桔梗和法半夏,又使郁肺之痰有出路,邪气既有去路出路,这少量粟壳也就没有闭门留寇之弊,而能充分发挥它强力止咳之效。证之本方的药理研究,其显著的抗炎、祛痰、抑菌功效,再加上显著的止咳平喘作用,治疗属于表寒里热证的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取得良好效果,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经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三家大型中医院的临床观察,麻芩止咳糖浆治疗证属表寒里热的急性支气管炎总有效率达93.33%。治疗证属表寒里热证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总有效率达95.05% 。

在麻芩止咳糖浆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就因其显著的疗效而受到欢迎。许多并未参加临床观察的患者得知有此新制剂,也要求试用,屡用屡效,最典型的是一位卫生局长,患咳甚剧,经静脉输入抗生素和口服多种治咳药物,但剧咳不减,后闻讯此药便索去倍量服用,迅即咳出大量痰液,咳嗽顿减,喜出望外,在新药初审会上,他还以典型病例到场现身说法。

麻芩止咳糖浆投入市场,因其疗效显著而很受欢迎。

事实证明,中医临床科研和新药开发,关键在于用疗效说话,疗效好就能打开出路。

  • 本文摘自《感悟中医》,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马有度。由铁杆医讯编校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