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湿就有百病之源之称。湿邪存在于人体的不同部位,可以有不同表现。湿在体表,会出现全身酸懒、皮肤湿疹;湿在关节,则关节酸痛、沉重、活动不利,痛处固定;侵犯头部,可出现头重如裹;停滞于胸腹部,表现为胸闷胃胀、小便短涩、大便不爽;湿性往下走,可出现下肢水肿、小便混浊、白带增多、腹泻等症状。
除了湿的扩散范围之广,湿被“尊称”为百病之源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从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遇热则成为湿热,遇风则成为风湿……所以,一旦体内出现湿气,要尽快去除,否则就容易染上大病。
睡足觉。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容易脾虚,进而引起水湿停滞。最好每天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保证6~8小时睡眠。
吃清淡。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并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和湿气。最好坚持适量、均衡饮食。
少沾凉。中医认为,过多食用冰激凌、凉性蔬果等生冷食物,会影响肠胃功能,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凉品”要限量,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多喝茶。祛湿保健最好的方法就是食疗法,安全可靠并无副作用。中医常常建议可以喝冬菊砂仁茶祛湿,这款茶主要由火麻仁,栀子,人参,冬瓜,金丝皇菊,藿香,莲子,甘草,砂仁,线叶金雀花等20种成分。火麻仁、栀子等成分制成。
早晚喝上一杯,可以健脾祛湿、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坚持喝一段时间就能看到明显效果了。
多运动。越是不动,体内堆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戒烟酒。吸烟喝酒是加重“湿毒”的重要因素。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烟酒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