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算是中药里面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名字,其服用方便、效果好的特点俘获了广大群众的好口碑。至今,它也是中成药里面的佼佼者。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学补益剂中的补阴剂,是治疗因阴盛而引起各种病证的代表方。其源于《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桂枝、附子而成,方药组成是:熟地黄24g,山茱英12g,干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
方中有三补三泻,即: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称为三补,熟地黄滋肾填精以养肾阴,山茱萸温养肝肾以养肝血,山药补益脾胃以益脾阴;泽泻、丹皮、茯苓称为三泻,泽泻泻肾火,丹皮清肝火,茯苓祛脾湿。补中有泻,是为了使补而不腻。
我们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神奇而又神秘的整体,许多时候、许多疾病,我们人体是可以自愈的,靠的就是我们人体的自疗秘方。比如,我们人体本来就自带“六味地黄丸”。
所谓人体自带“六味地黄丸”就是指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然谷穴、行间穴、大都穴这六个人体穴位。
其中太溪穴、太冲穴、太白穴可以补益肾、肝、脾,属于三补;然谷穴、行间穴、大都穴可以泻肾、肝、脾之火、湿,属于三泻。以上六个穴位配合起来,便组成了人体自备的六味地黄丸。
一、三补
位于足内踝后方和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按摩太溪穴既能补肾阴,又能补肾阳。
位于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可以滋肝阴,也可以抑肝阳。已有多项研究证明,太冲穴可治疗高血压、失眠、呃逆、耳鸣等疾病,效果尤为明显。
位于足内侧缘,第1 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是脾经的原穴。可以补益脾胃,治疗脾胃虚弱。临床常也可用于治疗局部关节疼痛,尤其是痛风性关节炎。
二、三泻
位于内踝前直下一寸,是足少阴肾经的荥穴。此穴能够通络止痛、滋阴降火,尤其是降肾之虚火,而且对男女生殖泌尿系统、肾与膀胱、心肺、咽喉、足跟等部位的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位于足背侧,当第1、2趾间, 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属足厥阴肝经的荥穴,清泻肝火力强,有医家用其治疗高血压、肋间神经痛、睾丸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且疗效显著。
位于足趾第1 跖趾关节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为足太阴脾经荥穴,因本穴五行属火,火穴可泄热,故本穴可健脾和胃、清热利湿。也有研究证明,其治疗中风偏瘫在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方面疗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