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人多湿多痰,瘦人多阴虚内热 中医入门系列(17)——整体观念

作者:家和堂经络仪 2017-07-05阅读:3419次

中医治病,是从整体着眼的。首先把人体内脏和体表各组织及器官之间的关系,看作是

不可分割的,同时还认为环境得变化对人体生理和病理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强调人体

内部的统一性,也重视人体和外界环境的统一性。于是,在临床上总是从全面夸虑问题,

不单从有病的局部着想,并观察季节、气候和水土,注意病人的情绪和生活习惯等。这

种整体观念是中医治病的基本观念,现在分几个方面来说明。

1.人体的整体性:中医认为人体各部都是有机的联系。首先把十二内脏看成十二种功能,

称做“十二官”;又分为六脏、六腑,从作用上把一脏一腑分别结合,称做“表里”。

胖人多湿多痰,瘦人多阴虚内热 中医入门系列(17)——整体观念

这种内脏的归纳划分,不等于各自为政,恰恰相反,而是把生理活动或病理变化,理解

作相互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在脏腑,同时表现在脏腑和形体的各

组织各器官方面。例如:心主脉、主舌,肝主筋、主目,脾主肉、主口,肺主皮毛、主

鼻,肾主骨、主耳;再如脾主四肢,肾司二便,等等,都是说明脏腑的功能和脏腑的功

能和脏腑与形体的关系。更重要的,通过经络有系统的分布全身,循环往复,成为体内

和体表的联络路线,这样,使人体在功能保持内外相关的整体。正因为如此,治疗上关

于内脏的病,不单治一脏甚至不医治有病的一脏,而从其它内脏进行治疗得到痊愈,如

胃病兼治脾脏,肺病可以从治脾胃着手,以间接增强肺脏的抵抗力。尤其显著的,形体

局部的病症,往往采取治内脏的办法来治愈,如风火红眼,有清肝方法,虚火牙痛,用

温肾方法;又如脱疽( 能使十个足指零落),现代医学多用截除手术,中医用活血温经

方法收到良好效果。此外,如皮肤病、肿疡、溃疡等外症,中医大多用内服药来消散或

排脓、收口。

胖人多湿多痰,瘦人多阴虚内热 中医入门系列(17)——整体观念

2. 人体和气候:大自然的一切,特别是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中医十分重视这个关系,认为人体健康和气候不能分开,必须和自然环境相适应才能无

病和长寿。因而,从一年中出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等四季的特性,以及四季里的风、

寒、暑、湿、燥、火等六种不同气候的变化规律,并指出应该怎样适应客观环境的方法

和违背气候变化后可能招致的疾病。还根据这些原则,分析演绎出诊断和治疗等方法。

例如非其时而有其气,即春应温而反寒或热,就是不正之气,称做“虚邪贼风”。这些

不正之气,必须及时回避。至于四时气候有规律的变化,这对人体是有利的,称为“正

气”。因此,常常利用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正常转变来调养和治疗疾病。举个浅

显的病例来说,老年人常见的痰饮咳喘,春夏轻减,秋冬加重,原因是脾肾阳虚,湿浊

凝聚为痰,临症上常用温药 调养,并且主张利用夏季阳气最旺的时期来调理预防。又

如血虚肝阳忘的病人,到了春天容易发作头晕、脑胀、目眩、耳鸣、精神疲倦等症。这

种症状的发生是和气候息息相关的,故在冬季给予滋补,可以防止发病的机会。从这些

例子中可以理解到中医对于养生和治病,密切注意内外环境的相互适应。

胖人多湿多痰,瘦人多阴虚内热 中医入门系列(17)——整体观念

3. 人体与地土方宜:不同的水土,不同的生活习惯,可以产生不同的疾病。我国幅员

广阔,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地高多燥,东南气候温和,地卑多湿。因而不同地区常有不

同的病症。此外,对一般病的治法和用药及药量,南北方也有出入。所谓因时制宜、因

人制宜、因地制宜,便是这个意思。

4. 其它:禀赋的强弱,形体的肥瘦,性情的愉快、忧郁、急躁,以及精神刺激等,中

医也是非常注意的,认为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很有关系,在治疗时必须顾及。如强者耐

受重药,体弱者不宜重剂;体丰肥者多湿多痰,瘦者多阴虚内热。这些虽然不是刻板的,

但一接触具体病症,就有很现实的参考价值。

胖人多湿多痰,瘦人多阴虚内热 中医入门系列(17)——整体观念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在整体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整体观念出发,中医在临症上有

两个突出点就是:其一,不仅仅着着眼于疾病的局部症状而忽视其它部分所受到的影响;

不因重视某一发病因素而忽视因此引起其它因素。同时,在及时治疗之外,还利用季节

来进行防治。

例如咳嗽是一个肺脏疾患,经久不愈可以影响到心脏面兼见心痛,喉中介

介如梗状,咽肿喉痹;或影响到肝脏面兼见两胁下通,不能转动,转动则两胁胀满,也

能影响到胃而呕吐,或影响到膀胱面咳时遗尿,称作心咳、肝咳、胃咳和膀胱咳,治法

就各有不同。又如一个气郁病,或引起肠胃疾患,或妇女适值月经来潮而引起腹痛,必

须兼顾肠胃和调经。还有如风湿性痹痛趁伏天治疗,肺痨病趁秋凉治疗,疗效都比冬季

或夏季为优,这事由于病的性质和脏气的性质适宜于炎热和秋凉的关系。其二,认识到

并和病人是不可分开来看的,每一个病都应从两面着想,一面是病邪,一面是正气,即

病人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因而一面要去除病邪和改善病况;另一面要调理病人的生理

机能,增强其自然的抵抗力,帮助恢复健康。这就提出了“扶正”和“驱邪”两种治法,

及“邪去则正自复,正充则邪自却”的两种战术方法。不难体会,疾病的过程就是正和

邪两个方面矛盾斗争的过程,当邪气退却,正气进入恢复的阶段,这一斗争才算结束。

邪正的斗争,有急有缓,有长有短,虽然因病因人而异,主要是决定于疾病发展过程中

正和邪双方力量的对比。正气战胜邪气,就走向痊愈,邪气战胜正气,就导致病重。所

以,中医在未生病时重视辟邪,既受邪时又急于驱邪,但同时不忽视扶正,在某些情况

下,还把扶正作为主体。这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概况,说明这一观念是贯彻在生理、病理、

诊断和治疗各个方面的。要进一步明白这些道理,必须学习《内经》,它是中医理论的

渊薮,一直在指导中医实践。

胖人多湿多痰,瘦人多阴虚内热 中医入门系列(17)——整体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