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受访专家:
耿嘉玮,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院长,主任医师
兼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
师从国医大师柴嵩岩
今年7月7日小暑节气到,“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时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后,意指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虽然还未到最酷热的时候,但空气中已有了热浪袭人的感觉。
此时正是人体阳气活动旺盛之时,按照《黄帝内经》里提到的四季阴阳消长的规律,结合天人相应观点,此时应遵循"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
也就是说人体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人体阳气。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小暑养生也应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调养,做到因人、因时制宜。
下面,耿教授从精神、起居、运动、饮食四个方面给不同体质的广大网友一些小暑养生的建议。
一、精神调养——重视“心静”,保持心情平和
人的五脏和四季变化是相通的,小暑养生应以养心为主。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损坏人体的机能。
《摄生消息论》中提到:"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也就是说,小暑之季气候炎热,人们容易感觉心烦不安,疲倦乏力,此时必须避免动怒烦躁,主动调节情志,重视“心静”,保持心情平和,所谓心静自然凉也是这个道理了。
根据不同体质:
气郁体质的人,小暑前后容易情绪低沉、焦虑不安、失眠等。此时应加强心理疏导,主动调摄精神,尽量选择做感兴趣的事情,保持心情愉快。居住环境应选择安静的地方,防止嘈杂的环境影响心情。
阴虚体质的人,由于心阴不足、心失所养而导致心慌、失眠。此时应避免思虑过度暗耗阴血,睡前要避免饮茶、咖啡和可可等具有提神醒脑作用的饮料。
起居调养——应该适当午睡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大意是在起居上晚睡早起,可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对增强体质有益。但是晚睡早起会使睡眠时间减少,所以在中午暑热最盛之时应该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使精力保持充沛。
具体来说:
对于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的人,起居宜要做到有规律,午间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睡眠,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在空调房。
而对于痰湿体质、湿热体质的人,居住环境宜选择干燥的地方,避免潮湿对身体影响,还要多进行户外活动,衣着应透气散湿,避免受寒淋雨。
阴虚体质、特禀体质的人避免熬夜,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充足。
运动调养——选择清晨或傍晚运动
夏季人体体力消耗较大,运动调养要注意动静结合,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血汗同源”故多汗易使心气涣散,可以选择清晨或傍晚在河边、花园里进行运动。
运动方式要选择低强度的运动,中医八段锦、太极拳、漫步等,通过这些运动活动筋骨,使百脉通畅,气血调和,以适应夏季的养长之气。
运动汗出后要避免立即吹冷风,及时补充饮水。不然容易出现寒邪侵袭而感冒、关节疼痛等疾病。
根据不同体质:
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的人,应避免剧烈运动,大汗淋漓耗气伤津,更加损益正气。
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特禀体质的人,需要加强运动,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长期坚持运动锻炼。
而气郁体质者应多参加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打球、跳舞、下棋等,以便更多地融入社会,缓解气郁。
饮食调养——选择益气健脾的食物,适当吃些酸味果蔬
小暑时节人体阳气活动旺盛,肾水衰弱,导致人体代谢增强、营养消耗增加。此时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导致消化功能相对减弱,限制了营养的正常摄取。
在饮食方面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益气健脾的食品,如鱼、蛋、奶、瓜类、玉米、豌豆等。注意尽量少吃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根据不同体质:
气虚体质的人,可适当多食用益气健脾的食物,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生萝卜等。
阳虚体质者,应注意饮食温阳,可适当多食牛羊肉,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可适当多食甘凉一类鲜果和蔬菜,忌食辛辣化火之食物,以免动火耗阴,加重病情。
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者饮食应清淡,少食甘温滋腻及火锅、烹炸、烧烤等辛温助热的食物。
特禀体质的人少食辛辣之品、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平和体质是正常体质,调养采取“中庸之道”,重在保持和养护,不宜药补,按照小暑养生总原则,注意饮食有节、劳逸结合、坚持锻炼即可。
总体上,夏日饮食以温为佳,不宜过热,过热则伤气,温食宜助阳气。可适当多食酸味食物,如杨梅、草莓、西红柿等,酸味收敛,可固护体表,防止出汗过多,且适当食酸味食物有助于增强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