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感冒不能轻易发汗!中医治感冒,清代古方真妙

作者:精诚名医汇 2017-06-27阅读:4214次

(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通俗伤寒论》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要为你说的一病,乃是人人都曾经历过的感冒。闲言少叙,先把方法给你——

生葳蕤(生玉竹)9克,白薇6克,生葱白3根,豆豉12克,薄荷6克,桔梗6克,炙甘草3克,大枣3枚。水煎取药汁温服即可。服用前需经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定夺疗程,以求最佳疗效。

列位看官,上面说的这个方法,在中医的方剂世界里十分有名。它特点鲜明,自问世以来颇受医家的青睐。它就是源自《通俗伤寒论》里的加减葳(wei一声)蕤(rui二声)汤。其中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列位看官,我们都有一个常识,一旦受风寒侵袭而感冒,那自然就要出点汗了。但是发汗这种解表的方法,不是万能。有不少类型的感冒,是万万不能发汗的。其中有一种,就是素体阴虚的人所患感冒。

原因何在?一点都不难理解——如果一个人素体阴虚,那么当他感受外邪的时候,邪从热化,会在起病之处立即出现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口渴、咽干、心烦等现象。这个时候的患者,外感之邪加重阴虚之象,病体既有内忧,又有外患,外患加剧内忧,如此一来,病情可谓复杂了。如果这个时候一味发汗解表,会加重患者的阴虚问题,口干、咽干、烦躁、身热、头痛等现象就会不断加重。

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上面这个方子,给了我们启迪。后世医家在不断实践中,从中提炼出“滋阴解表”四个字来,可谓精辟。

怎个滋阴解表呢?

先看生葳蕤。列位看官,这生葳蕤的名字,您可能觉得有些陌生。其实,它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生玉竹。这味药,性味甘,微寒,入肺、胃经,功在养阴润燥,生津止渴。肺胃阴伤、口舌干燥的人用它,效果很好。君不见《本草便读》所言:“萎蕤,质润之品,培养肺、脾之阴,是其所长,而搜风散热诸治,似非质润味甘之物可取效也”。可见,它是集滋阴和清热于一身的良药。用在这里,生葳蕤是主药,重点解决患者阴虚的问题。

但是,滋阴靠葳蕤不够,我们还要清散患者素体阴虚所带来的“伏热”问题。此事不除,患者身热的局面就不能很好的改善。所以,我们用了一味药叫做白薇。这味药是有些生僻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清热。《本草崇原》里有一段话,对白薇的药性描述十分贴切:“根色黄白,又阳明秋金之气,而秋金之气,合肺气于皮毛,亦太阳之所主也。太阳标阳之气,行于肌表,故主治暴中风。太阳寒水之气,周于一身,故主治身热。”可见,它对身热问题,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它和葳蕤配合,重在治本。

阴津得到固守,我们就可以放胆来对付外邪了。所以,我们用到了葱白、豆豉、薄荷、桔梗。这些发散解表的药,就是为了驱散表邪。而且它们都有一个特性,就是性味相对平和。尤其是在葳蕤和白薇的制约下,更没有了发散太过而伤津之嫌。这足见此方的精细之处。

最后,我们用了一点甘草和大枣。这两味药的使用,除了调和药性外,还是要健脾、温养水液生化之源,以增汗源。

可见,这张老方,把滋阴当作头等大事,同时兼顾解表,固护后天之本,环环相扣,不偏不倚,直中病机,这也就难怪它名扬千古了。如果我们能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准确应用,应该可以很好地改善症状,使自己少走一些弯路。

方法说完了,您有何高见?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