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家2017夏季防湿、祛湿、健脾、养生全攻略

作者:儿医张明慧 2017-07-10阅读:1238次

炎炎夏季,闷热难耐,汗出不畅,食欲不振,神疲乏力,相信不少人在夏季都有类似症状,这会不会是“湿”在作怪?饮食调理有用吗?

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自我辨识“湿”的表现:

全身乏力

湿阻的乏力带有“困重”的特点,意指头部昏沉胀满。

纳呆便溏

这指的是容易胸口闷,胃口不好,稍微吃一点就觉得饱胀。湿邪还有“浊”的特点,除了大便稀薄不成形或粘腻不爽之外,其分泌物和排泄物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比如小便混浊不清、妇女白带增多、湿疹等等。

口苦口腻

夏季感到口中腻腻的,带点苦味,即使美味佳肴食之也索然无味,不妨注意自己是不是有“湿”。

身体酸重

关节疼痛,甚至屈伸不利,难以转侧,尤在夏季或阴雨天。

舌苔厚腻

正常舌苔应该是薄白的,当舌苔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上有一层油腻状粘液的苔质时,为腻苔;苔质较厚,望之不能见底,为厚苔。晨起漱口对镜看一下舌苔或许会让您看到身体是否有异常。

夏季怎样才能防“湿”呢?

1、少开空调或适当调高空调温度,不过量食用生冷食物

现在大家到了夏天离不开空调,喜欢把温度调得非常低;或者吃常温的西瓜觉得不过瘾,放进冰箱冰一冰才大快朵颐。然而夏季过低温度的空调环境、进食过于生冷的食物容易使湿邪停滞。

中医认为湿性属水,水属于阴,因此湿为阴邪,好耗伤人体阳气,尤其是脾阳。本来夏季节容易湿邪侵袭,再给“湿”加一把助推的力量同它一起损伤体内的阳气,更加重了承担运化水湿功能的重要脏腑——脾的负担,从而更容易导致人体内部代谢的不平衡,招致湿留体内而致病。这也是“夏不欲穷凉”的原因。

2、饮食调节

夏季饮食摄养宜清淡,忌油腻,多食营养丰富的蔬菜、瓜果之品。

在我们平常的食物中,有不少具有一定的健脾利湿作用。

【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功效益气养阴,补肺脾肾,固精止带。可以用于脾胃虚弱,能够补肺脾肾三脏。脾虚食少,体倦便溏及妇女带下,儿童消化不良腹泻等皆可运用。

【薏苡仁】又俗称作米仁,味甘,性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可以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脾虚泄泻等。

【玉米须】味甘,性平,归膀胱、肝、胆经。功效利水消肿,利湿退黄。同样可以疏利小便,达到排除壅积的水液和湿气的作用。另外,它还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夏季正值玉米上市之时,变废为宝将玉米须一起煎汤煮,代茶饮,十分适合糖尿病患者。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入心、脾、肾、小肠经。功效利水除湿,通乳,解毒排脓。

【绿豆】味甘,性寒,归心、胃经,功效清热、消暑、利水、解毒。能够用于暑热烦渴、感冒发热、吐泻、水肿尿少。所以说,绿豆汤在夏季不失为解暑祛湿的好饮品。

其实,中医认为祛湿健脾最有效的还是十八珍。

十八珍精选人体所需的多种五谷杂粮合理搭配,充分吸收后改善普遍亚健康问题~特别是针对现代都市女性。经常熬夜,压力大,久坐,体质偏寒,脸上长斑,长痘,肤色暗黄。

3、合理食疗、合理养生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多么好的食物均不宜一味偏颇地过量食用。

如绿豆,性比较寒凉,属脾胃有寒的人就不适宜吃(脾胃有寒的人常表现为胃脘部冷痛,大便溏薄,喜爱喝热水并能缓解症状)。

另外,虽然夏季容易出现“湿”重而影响健康,但每个人体质不同,如果体内并无湿阻反而还属于津液亏虚的体质,却“跟风”大量食用利水渗湿的食物和药物,则会加重体内气血津液和阴阳的失衡,导致身体的不适。

因此,合理饮食以及合理养生,不跟风不过度,才是正确的养生态度,符合“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