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慢病要用猛药治!

作者:风欲止 2017-07-10阅读:803次

有些中医认为,湿毒热毒内蕴是痛风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湿浊郁外,蕴热化毒阻滞筋脉骨节既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生的病因病机,也是慢性痛风反复发作的根源。

有鉴于此,中医典籍《外台秘要》中提出了痛风从毒论治的理念,认为痛风“大多是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受此风邪嶷络结滞,蓄于关节之间,或在四肢,其疾昼静而夜发,发时彻骨疼痛。”

但传统的中医认知是,治疗痛风主张选方用药要以缓药图效,临床上很多正在使用的痛风方剂也反映了中医的这一治疗思路。但痛风之所以反复无常,缠绵不愈,最后演变成慢性病,很大程度是因为正虚邪恋。

所谓正虚,主要是指阳气不足尤其是脾肾阳虚,运化与泌别失用,湿浊痰瘀内生并交织凝结,日久演变成毒邪,反过来又进一步损害脾肾并形成恶性循环;所谓邪恋,是指毒邪一方面留恋于其生存环境伺机为患,一方面毒邪是由内生湿浊、顽痰、老血交织混杂演变而来,与湿浊痰瘀同性属阴,擅长避实就虚、避强凌弱,容易逃避攻击,具有比较顽强的生命力。

针对此等毒邪,运用平淡和缓的方剂无异于隔靴搔痒!只有运用针对性强、杀伤力大的峻猛之药才有可能有效地清除体内毒邪。合理的除毒祛邪有利于护正祛病。邪去正长,何愁痛风之毒证恶化与反复?

同样的,传统的用药习惯认为虫类药材皆属有毒之品。事实上,有毒动物如全蝎等,死后体内的毒素所存无几,且入药前经过炙烘加工炮制,虫药体内的毒素已经破坏殆尽。除非特大剂量,虫类药材一般没有任何毒性反应。不少医家用虫类药材时常常去须去嘴去翅去足,如此反损其效。治疗痛风时用其整体,俾气味俱全、彻上彻下、祛邪务尽。

再如痛风中医处方中常见的附子,古今历代本草著作均记载有大毒或有毒。其实毒并非都是有害无益,中医恰恰是利用附子毒的某些特殊功效,扬长避短使其成为治疗痛风的良药。对照研究发现,使用附子治疗痛风的患者收效良好,也没有出现附子中毒不良事件,随访1年2组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说明附子治疗痛风不仅能够出奇制胜而且安全可控。

首先,中医抓住了痛风患者毒强阴盛阳虚之本质,辨证准确、药证相符,疗效自然良好。其次,选用炮附子而非毒性较大的生附子,剂量在10~15g,不超大剂量使用附子。再次,中医在处方中用大剂量的甘草与附子一起先煎1h,配合大枣和中解毒,合理的配伍与炮制具有减毒增效之功。最后,中病即止,不过度治疗。

中医以峻猛有毒之品治疗痛风,其参考处方如下:制附子10~15g(先煎),炙甘草15g(先煎),麻黄、生大黄(后下)、露蜂房、全蝎各10g,蜈蚣1~2条,大枣3~5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