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风吹就头痛,你的身体有“内鬼”!中医妙招让它归顺

作者:精诚名医汇 2017-07-19阅读:3459次

(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黄帝内经》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乃是很多人都为之困扰的血管神经性头痛。这种头痛的诱发因素中,遇风发作算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此类患者特点十分鲜明:只要遇见风,脑袋就会疼,主要体现在夏季空调房间以及春季大风天气中。秋冬二季寒风来袭,也会给此类患者带来苦恼。

这种情况怎么办?今天,“精诚名医汇”为您介绍一张验方,供列位看官借鉴——

当归20克,川芎20克,白芍15克,地黄15克,细辛5克,白芷10克,苍耳子15克,荆芥穗10克,菊花15克,蒺藜10克。将这些药物水煎取药汁服用,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临床观察,10剂左右的时候开始见到明显效果。

列位看官,“精诚名医汇”为您介绍的每一种疗法和思路,都是有着严格出处和临床实践的。比如上面这张放,实际上就源于当代国医名宿、国医大师张琪先生的一则真实医案。通过它,我们可以了解国医治疗此类疾病的精妙思路。

列位看官,你可知道人为什么会遇风而头痛?在祖国传统医学看来,这就是风邪作乱。风邪入体之后,最容易在头部表现出来,形成头晕和头痛。所以,治疗此类头痛,往往从祛风开始。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必须想清楚——同样是被风吹,为什么有些人头痛,有些人就没症状?原因很简单:头痛患者身体里藏着一个“内鬼”。正是这内鬼,与外风相应和,引起了诸多症状。那么这“内鬼”到底是谁呢?答案就是我们的肝风。列位看官,肝属木,当肝血亏虚的时候,肝木得不到涵养,就像林地失去润泽一样,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狂风大作之象。正是这肝风内动,才与外风相应和,外风引动内风,一起引发诸多不适。所以说,我们滋养肝血,息止内风,才可以挖掘出内鬼。这是治疗的关键。

正因如此,我们在上面这张方剂里看到了四味特别眼熟的药材,这就是当归、川芎、白芍、地黄。这四味药,组成了千古名方“四物汤”标配。四物汤是干啥的?列位看官记得,是专门养肝血的。白芍地黄滋阴养血,滋补血中之血。当归和川芎则养血行气,滋补血中之气。这四物汤养肝血,滋而不腻,张弛有度、十分灵动。

可以说,有了这四物汤做底子,此病就好了一半。另一半怎么解?我们专用一些能够祛风、散寒、清风热的药物来进一步将风邪驱逐体外。具体来看,就是这么几味了:

细辛,性味辛,温,入心、肺、肾经,功在祛风散寒,通窍止痛。因为风寒之邪引起的疼痛,细辛往往要被派上用场。《纲目》里就说:“细辛,辛温能散,故诸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痫者,宜用之”。

白芷,性味辛,温。入胃、大肠、肺经,功在祛风,燥湿。在治疗头痛,尤其是所谓眉棱骨疼痛的时候,白芷几乎是不可缺少的。《本草求真》就说:“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经祛风散湿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

苍耳子,性味辛、苦,温;有毒,入肺经,功在散风除湿,通鼻窍。它散风寒治头痛的功力很强,《神农本草经》明确指出它“主风头寒痛”。

荆芥穗,性味辛,微温。这味药在许多治疗感冒的组方中能够见到,功在解表散风。祛风,它也是一味高手。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入肺、肝经,功在散风清热。如果肝血亏虚,肝风内动,用菊花来清风热是真真不错的。《本草经疏》就说:“菊花专制凤木,故为去风之要药”。

蒺藜,大家可能比较陌生,性味辛、苦,微温;有小毒,入肝经。此药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是清散肝郁疏解肝风的良药。

可见,这几味药,以祛风为共同特征,兼顾清热、散寒、解郁、通窍之能,配伍不可谓不周全。它们和四物汤相配合,前者治标,后者治本,标本兼治,章法井然,因此屡获良效。

列位看官,方法为您说完了。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体差异,所以此方应用的时候,大家应该请中医师辨证指导,看是否有必要加减调整,以求得最佳之疗效。此方以养肝血、祛风邪为主要治疗思路。如果应用对症,效果还是值得期待的。

全文完。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