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以来,各地气温居高不下,室外高温作业中暑的人数有减少趋势,但室内出现中暑的人反倒增加。为什么在室内也会中暑?三伏天来势汹汹,我们如何应对?
省电不开空调,两老人中暑
中医院急诊科张宾副主任医师介绍,仅在7月19日一天,医院就收治了2名室内中暑患者,而且都是高龄人士,一位85岁,一位88岁。
这2名患者被送到医院时都出现昏迷不醒、心脏衰竭的症状,而且体温非常高,一度飙升至42℃,情况较为危急。其中一位年龄较大的病人还被送到了EICU。
观察了24小时后,目前2名患者病情已经稳定下来,但还需要留院观察。
据介绍,2位老人平日里非常节省,基本不开空调,没想到这就被“捂”成重度中暑。
张主任说,很多市民对中暑的理解还是比较片面,以为只有在室外暴晒才会中暑,事实上,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提高,因室外高温作业导致中暑的人已经很少了。反而室内不通风,室温过高,是当前引起中暑的重要原因之一。
室内中暑,老人成主力军
“夏天,我这条命是空调给的。”这虽然是网上一句段子,但现在看来也不无道理。
医生介绍,从目前就诊的趋势看,老年人成了主力军。
值得大家注意的是,长期处于闷热的环境下,身体对体温的调节功能失灵,汗没办法正常排出,体内蓄积太多热量就会引起多处器官衰竭,从而使患者出现昏迷、晕厥等现象,也就是最近常常听到的“热射病”。
特别是对一些年龄比较大的人来说,本身汗腺系统不发达,更不能接受室外阳光直射,室内也要通风,还要尽量把室温控制到26℃~28℃。
中暑也分阴阳,应对方法不同
张主任介绍,中医认为中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为阳暑,比如在烈日下工作或奔走,大家平时所说的中暑大多就是阳暑。但事实上除了阳暑外,还有一种阴暑。
《理虚元鉴》中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
意思就是,长夏(农历六月)养生的重点在健脾、祛暑、防湿,还要注意护好阳气,不要因为热而过度贪凉。
中医院张钟爱教授指出,对一些虚寒体质的人来说,在夏天不能过于贪凉,否则寒气会入侵体内,诱发腹泻等胃肠道不适,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阴暑。
现在很多商场、办公室的冷气都开很足,和室外高温相比,说是“冰火两重天”一点不为过,所以,一些阳虚体质的人要做好御寒工作,避免阴暑。
对症下药,选对中药来防暑
张钟爱教授说,虽然阳暑、阴暑都是中暑,但诱因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
对于阳暑病人一般采取降温和补液的方法,可辅以人丹、十滴水等中药方服之。
阴暑病人则可以多喝生姜红糖水,中药方三物香薷饮、藿香正气方,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