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伤寒论》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要为你说上一病,乃是很多女性都有的困扰——行经腹痛。闲言少叙,我们先来看一则真实的医案:
话说一女子,就诊时年龄十八岁。十六岁那一年,她在月经之前到江河中游泳。这一游不要紧,仿佛受了寒邪。从那以后,只要来月经,此君必然小腹疼痛剧烈,拒按、汗出而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口唇发青,严重的时候甚至会昏厥。看经血,往往夹杂血块,色泽紫暗,量少。为了此病,该女子到很多地方求治,效果均一般。后来,该患者来到国医大师、中医妇科泰斗班秀文处求治。班师沉吟良久,酿得良方一首,嘱患者服用。结果令人十分满意。
方药到底如何?列位请看——
当归10克,赤芍药10克,桂枝6克,吴茱萸6克,北细辛3克(后下),通草6克,艾叶10克,炙甘草6克,大枣10克,生姜10克。将这些药物每日用清水煎服1剂,每月行经前一周连服3到6剂即可。
列位看官,是名方必有出处。此方化自班秀文大师的一则真实医案,最早记录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实事求是地说,女子行经腹痛的原因太多了。上面这个方子不会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我们可以以它为依据,了解治疗此类行经腹痛的规律和方法。这对于我们改善症状、恢复健康是真真重要的。
那么,这个办法到底有什么妙处呢?
话说女子行经腹痛,原因有很多。从病案中看,这是典型的寒邪伤于下焦,客于宫胞所致。寒邪主收引,主凝滞,所以经血欲行不行而导致成淤化痛。由于寒邪在里,所以患者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口唇发紫。寒凝血瘀,所以经血有块,色泽紫暗。
这个时候怎么办?上方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路,这就是利用张仲景《伤寒论》里的两张古方,分别是当归四逆汤和吴茱萸汤。
列位看官,你且目及这几味药:当归、赤芍、桂枝、细辛、通草、炙甘草、大枣。它们就是当归四逆汤的标准配伍了。当归四逆汤是干啥的?它是典型的温里剂,在中医学教科书上被列出,供后人研习。此方精义几何?说来也不复杂。
患者不是有里寒吗?好,我想办法把里寒去掉。怎么做?第一步,我要温经养血,把热腾腾的血液送进去。所以,我们用当归和桂枝。那当归性甘温,乃补血养血的要药。那桂枝温经散寒。二者一起发生作用,可以让身体有一团热血来做濡养。
然而,那寒邪可不是轻易可以驱散的。于是我们用第二梯队继续补强,这就是细辛和赤芍。细辛,我们都知道,它是散寒的要药。赤芍呢?则是活血的佳品。两者继续行散寒活血之事。
接下来,我们用通草和大枣来锦上添花。那通草,可以通经脉,血液在其中畅通无阻,淤血自然可去,疼痛也自然缓解。那大枣,补阳脾胃,滋补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总体来看,这古方温通与养血并举、散寒和通经同施,个中妙处,列位看官不得不察。
然而在临床中,说到温里,这当归四逆汤又和《伤寒论》里的另一张良方联用了,这就是吴茱萸汤。吴茱萸汤由什么组成?标配是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四味药。在上方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它的影子。这一良方能起什么作用?答曰温中补虚而止呕。这里面的吴茱萸,可以温胃散寒,温暖肝肾。最主要的是,它和生姜搭配上了。列位看官,这生姜配吴茱萸,对于化解阴寒气机,可谓势大力沉。君不见《医方论》里说得好:“吴茱萸辛烈善降,得姜之温通,用以破除阴气有余矣”。这就难怪后世医家临床上经常将这吴茱萸汤和当归四逆汤联合应用,以求最佳之疗效。
就这样,患者内中寒邪得到缓解,血瘀得破,自然也就可以告别痛经了。此法对于寒邪客于体内的痛经患者十分适合。如果辩证准确,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上方列位看官如想借鉴应用,要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以求最佳之疗效。
列位看官,“精诚名医汇”撰此文,就是想和大家展示,《伤寒论》里的古老经方,如果能够好好运用,对于当今的常见病,是有治疗价值和意义的。了解它们,了解中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不仅可以让我们知道疾病的来龙去脉,也会领会中医所蕴含的古老哲学精髓。诚如是,则是“精诚名医汇”最大的心愿。
全文完。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