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疮病是皮肤科中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湿疹。医学名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浸淫疮记载:“此证出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日前,门诊接待了这样一位患者,36岁张先生,主诉身上起红斑,丘疹伴痒半年,最近加重半月余,首都知名中医专家特诊部专家诊断皮科情况为臀部、 双下肢、腘窝对称淡红色至暗红色丘疹、斑片,轻度浸润,少量渗出,部分皮损边缘色红,阴囊潮红,轻度肥厚;舌诊舌淡红,苔白根腻, 脉滑;辨证为湿热浸淫,热重于湿,治疗当以清热利湿。(耗时一月,三诊即愈)
现病史:半年来臀部、双下肢反复起丘疹,渐增多,伴瘙痒,曾在附近医院就诊,诊为“湿疹”,予“开瑞坦”、“尤卓尔”等治疗,均不见起效果,半月前饮食不节制后皮损加重,瘙痒明显,遇热加剧,影响睡眠,遂来就诊。现臀部,双下肢红斑、丘疹,瘙痒无度;纳可;眠欠安;二便调。
本病例患者平素工作紧张,经常熬夜,禀赋不耐,复因饮食失节,过食腥发动风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是热内生,复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充于腠理,发于肌肤而致使。正如隋《诸病源候论·浸淫疮候》记载:“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浸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通体”。本患者耗伤心血,心火自生且饮食不节致脾湿内生,总由心火,脾湿所致,故治以清心火,健脾利湿。
方中胆草、黄芩清肝胆热;栀子、黄芩清心火解毒,公英、双花、野菊花清热解毒散风,猪苓、泽泻、车前草、冬瓜皮健脾利水渗湿。生地、当归入血分,凉血养阴、养血润燥。二诊时,部分皮损消退,渗出减少,无新发皮疹知热已去大半,唯阴囊潮红,故加黄柏以清利下焦湿热。三诊时皮损基本消退,仅阴囊些许,故减轻方中清热药味力量,加入苦参,与黄柏共同清利下焦湿热。
方药:胆草20g、黄芩10g、生栀子10g、泽泻10g、公英10g、双花15g、野菊花15g、当归10g、生地10g、猪苓10g、土茯苓30g、连翘15g、冬瓜皮10g、车前草15g(方药仅供交流),14付水煎服,早晚饭后分温服。期间禁食辛辣海鲜等食品,禁热水洗烫。
二诊:双下肢、腘窝处皮损消退,表面光滑,不痒;阴囊嘲红减轻,遇热痒。舌淡红苔白,脉滑。前方加黄柏10g继服14剂。
三诊:皮疹消退,无不适,阴囊部偶有潮湿感,微痒,纳眠佳,二便调,舌淡红苔白 ,前方减龙蛋用量为10g,去生栀子、野菊花、冬瓜皮,加苦参10g,服14剂巩固疗效。
最后,首都知名中医专家特诊部医师认为,临症中要精准抓住主症,精准辨证,注重顾护正气,扶正以祛邪。湿邪引发疾病常出现兼夹症,常夹风邪、热邪,且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可出现湿从热化、湿从寒化等许多辨证。因此,治疗必以辩证为指导,灵活运用中药加减变通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