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怎么发私信?关注本号--点击本号的头像--右上角有“私信”功能。
刘x,女,15岁,学生。1992年9月20日初诊。
6年前因跌伤头部,头昏胀而痛,以后经常出现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口吐涎沫,手足轻度抽搐,约七八分钟渐苏,自觉疲乏头昏,需睡半日始复。初则一二月发作1次,近年来发作较频,1-2周即发作1次,甚至1周2次,影响学习,甚感苦闷,因之郁郁寡欢,懒于参加各种活动。曾先后服用多种镇静剂,有一定控制作用,但头昏困乏,神情呆滞,其父母殊为焦虑,而来求治于朱师。
诊见面色晦滞,双目乏神,寡言少语,口中粘腻,精神有压抑感,月经尚正常,眠食一般。舌苔薄腻、质衬紫,脉细弦。此系头部外伤,气血不利,久则痰瘀互结,上蒙清窍,引动肝风而致之癫痫。治宜涤痰化瘀,熄风定痫。
汤剂:天麻10克,钩藤(后下)、地龙各15克,参三七末2克(另吞),锻礞石8克,炙全蝎3克(研末分吞),炙僵蚕10克,陈胆星、炙远志各8克,生龙牡各15克,广郁金10克,甘草6克。每日服1剂,共15剂。
涤痰定痫散:炙全蝎、炙蜈蚣、炙僵蚕、广地龙各60克,陈京胆、川石解、天麻、青礞石各45克,白芥子、化橘红、石菖蒲各30克。共研极细末,每服3-5克,开水调服,1日2次。
10月6日二诊:药后自觉头目较爽,昏厥发作1次,其势较轻,仅2~3分钟即苏,此佳象也。舌苔腻稍化,质衬紫亦减,脉细。药既奏效,毋庸更张,原汤剂方中去龙、牡,加杞、菊各10克,再服15剂。散剂继服之。
10月25日,三诊:药后昏厥末再作,舌苔薄、质紫渐消,脉细。可停服汤药,续予涤痰定痫散1料巩固之。
12月5日四诊:近日颇安,精神亦佳,学习成绩上升,恙情已趋稳定,嘱散剂每日服1次,继服3个月进一步观察。
1993年6月随访,患者昏厥未作,精神状态良好,能正常在校学习。
按:癫痫是一种短暂性发作性脑系疾病。朱师治疗本病强调从“痰”、“瘀”着手。尝云:“痰为百病之源”、“怪病多痰”,而癫、狂、痫等脑系疾病更与“痰”有密切之关系。正如《丹溪心法·痫》中所指出:“痫证有五……无非痰涎壅塞,迷闷孔窍”。凡痰在外有形可见者,甚易诊断;而痰在内无形可见者,则较难辨识。朱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认为“痰”有其明显的特征,在临床上可表现为眩晕、头胀重,咽窒胸闷,嗳噫或喉中痰鸣,或口粘而腻,泛恶呃逆,呕吐痰涎,嗜睡或烦躁不眠。“痰”的体征还可见形体丰腆,掌厚指短,手足作胀,眼神呆滞,面色黯晦。或眼眶周围明显青暗。面部油垢异常,或光亮如涂油,手足心及前阴、腋下等处常见润湿,神志恍惚或抑郁或烦躁不宁,甚至昏厥、抽搐、口吐白沫,神志失常,舌体胖大、苔白腻如积粉,或灰腻而厚,脉沉或弦或滑或濡缓。以上辨痰的要点,不必悉具,只要见其一二,即可采用治痰之法。
本案患者6年前头部外伤,其后发生癫,此乃瘀血阻于脑窍,痰瘀互结,气血逆乱,窍闭神昏,故兼从瘀血治疗亦很重要。
汤方中礞石、僵蚕、胆星、远志祛风痰,熄风止痉;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定痉;参三七通脉行价血;全蝎、地龙熄风解痉,且化瘀通络;郁金行气活血,辅化痰药以开窍.助活血药以解瘀;龙、牡镇心安神,平肝潜阳。全方着眼于涤痰化瘀,熄风定痉,镇心平肝。同时兼服涤痰定痫散,以增强疗效。该方中以大队虫类药为主.化痰瘀,熄肝风,定痉搐,其中蜈蚣一药“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同时伍以陈京胆、礞石、白芥子、化橘红、石菖蒲豁痰开窍,且菖蒲亦能理气活血;复入天麻息风定惊。《日华子本草》谓其“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川石斛更直得玩味,《纲目拾遗》云其“定惊疗风,能镇涎痰”。《本草再新》云其:“安神定惊”,且能养阴益肾,可防上药性燥,久服损伤胃阴之弊。全方研为细末,服用方便,有利于巩固疗效。用本方治疗癫痈,临床验案甚多。今仅举以上一例,见其疗效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