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金匮要略》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乃是在我国北方地区特别常见,也是迁延难愈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这就是慢性支气管炎。
说起这个病,它给人带来的最大苦恼就是咳嗽、痰多。尤其是到了天气转凉的时候,患者往往咳嗽不已,同时痰液黏稠,有的呈现黄色,有的呈绿色。此类患者的舌苔,往往白腻或者黄腻。另外,此类患者往往察觉不到的,是其口中的痰腥臭味。此病在一些常年吸烟的人身上最为常见。
好了,闲言少叙,接下来,“精诚名医汇”就把一张对此病有着不错治疗效果的验方告诉大家,供列位看官借鉴、参考——
鱼腥草40克,生冬瓜仁40克(打),生薏苡仁40克,杏仁9克,芦根30克,杷叶9克,瓜蒌皮9克,桑叶9克,桑白皮9克,桔梗9克,桃仁9克,生石膏末30克(先下),浙贝9克。将这些药物水煎取药汁服用。每一剂分两次服用,早餐前一小时、午餐后两小时、晚上临睡前各分服一次,一天服用一剂半。服药期间不要碰烟酒、辛辣、油腻、滋补等食物。
列位看官,是名方必有出处。这张验方,出自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刘渡舟大师高徒裴永清教授的一则真实医案。此方为裴师生平常用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验方,效果卓著。此方被收录在裴师个人的多部专著中,也被收录在很多中医方剂学集著中,在中医界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初见此方,列位看官可能觉得有些麻烦、眼晕吧?不要紧。“精诚名医汇”这就化繁就简,用形象的语言,代您了解此方的精义,并从中理出祖国传统医学治疗老慢支的独特手段。
列位看官,话说这经常咳嗽,痰多黏稠,颜色黄绿,甚至有时候带血丝,舌苔黄白厚腻——这样病症,祖国传统医学素来有一个名词专门来概括它,叫做“肺痈”。简单说来,患者此时肺内有三股病邪,分别是痰、热、淤。此话怎讲?原来,这病的起因是痰湿之邪壅滞于肺,日久而化热,燥热而伤阴,阴伤而成血瘀。可以形象地说,这类患者吐出的每一口黏痰,实际上都是肺热燃成的火苗。
当此际,为之奈何?我们祖国传统医学的杏林之海中,有一张古方专门针对此病,这就是著名的苇茎汤。
这个苇茎汤是做什么的呢?答曰“清肺化痰、逐瘀排脓”。对于上述的肺痈,它疗效是十分确切的。此方出自《金匮要略》,由苇茎、薏苡仁、冬瓜子和桃仁组成。其中的苇茎利肺窍,排痰浊。其中的冬瓜仁和薏苡仁,则能清热化痰、利湿排脓。其中的桃仁,一方面可以化解因为痰热淤积日久而产生的血瘀问题,一方面可以润肠以降肺气。所以这四味药虽然简单,但是功效是真真不小的。
好了,明白了这些,我们就知道上方的精义了。
列位看官,你瞧仔细,上方里的冬瓜仁、生薏苡仁、芦根和桃仁,实际上就化自苇茎汤。其中的芦根,和苇茎的功效类似。但是如果有苇茎,还是不要用芦根替换的好。有了这苇茎汤的功效做底子,治疗的效果也就有了一定保障。接下来我们看到的,皆是一派清肺、化痰、解毒之品。列位看官请瞧仔细——
那鱼腥草,性味辛,微寒,入肺经,功在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滇南本草》说它“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此言不虚。那杏仁,性味苦,温,入肺、大肠经,功在祛痰止咳,平喘,润肠。《长沙药解》说它“疏利开通,破壅降逆,善于开痹而止喘,消肿而润燥,调理气分之郁,无以易此”。可见,治咳嗽,不用杏仁说不过去。
再说那杷叶,性味苦,微寒,入肺、胃经,功在清肺止咳,降逆止呕。《滇南本草》说它可以“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那桑叶,性味甘、苦,寒,入肺、肝经,功在疏散风热,清肺润燥。那桔梗,大家都熟悉了,性味苦、辛,平,入肺经,功在宣肺,利咽,祛痰,排脓。《重庆堂随笔》说:“桔梗,开肺气之结,宣心气之郁,上焦药也”。可见,有了桔梗在,开肺气之事就不用担忧。那桑白皮,性味甘,寒,入肺经,功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如此多的清肺、开宣肺气的药物在这里辅助苇茎汤,此方效果自然有所保障了。
最后,我们生石膏清肺热,用浙贝化痰降逆,患者疾病得到彻底治疗,不足为奇。
列位看官,此方针对的是什么样的老慢支患者呢?列位看官请记得,这就是咳嗽缠绵不愈、甚至利用西药抗生素也无济于事,吐痰黏稠,颜色发黄发绿,味道腥臭,甚至有血丝。这样的人是比较适合的。列位看官如果想借鉴应用,要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以求最佳之疗效。
方法说完了。不知道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