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药物中毒频频发生,用药安全该如何保证?

作者:赛安基因 2017-12-14阅读:3555次

儿童药物中毒频频发生,用药安全该如何保证?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周围的事情非常好奇,总是会感兴趣地摸一摸那些新鲜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就增加了很多与细菌接触的机会。而咬手指,揉眼睛这些小动作,又极容易将那些细菌“送”入孩子体内,久而久之,孩子便容易生病,也增加了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儿童感冒药:“非处方”就真的无害吗?

在大众的认知里,感冒药是无害的,年轻的家长随手就在药店里买来给生病的宝宝服用。实际上,这是家长的一个致命误区。

宝宝感冒药吃多了、吃错了,这是儿童急症科室的医生经常遇到的问题。

美国有比较完善的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系统,早在 2007 年,美国 FDA 统计了之前收集到的不良反应数据,发现有 69 例因服用含“马来酸氯苯那敏”等抗过敏成分的感冒药过量死亡的病例,其中多数为 2 岁以下的婴幼儿。

儿童药物中毒频频发生,用药安全该如何保证?

马来酸氯苯那敏就是“扑尔敏”,很多感冒药里都有这个成分。

面对儿童感冒药过量的情况,我们需要考虑里面含有的“扑尔敏”成分可能造成的致命伤害,也需要关注里面含有的退热成分“对乙酰氨基酚”过量造成的肝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在许多地方是非处方药,且含有该成分的儿童感冒药也大都是非处方药,如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金黄敏、氨酚麻美糖浆、酚麻美敏混悬液、999 感冒灵颗粒等。

不需要医生开处方,家长们就可以从零售药店买到这些药,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来给儿童使用。这使得感冒药从销售到使用都有很大的随意性,很容易因为成分的叠加而发生过量。

儿童药物中毒频频发生,用药安全该如何保证?

儿童药物中毒频频发生,用药安全该如何保证?

(图片来源于网络)

儿童用药安全为何如此重要?

每年全球有上千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其中三分之一死于用药不当;我国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12.9%,其中新生儿高达24.4%,越是年幼的儿童不良反应率越发严重。

儿童药物中毒频频发生,用药安全该如何保证?

(以上数据来源于搜狐健康)

新生儿、儿童的不良反应是成人2~4倍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的特殊时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的作用也都不健全,更容易受到药物伤害,因此儿童用药需要特别谨慎。专家表示,家长在给宝宝用药时一定要提高安全用药的意识。

药品说明书缺乏儿童用药剂量规定

长期以来,儿童用药都是比照成人用量“酌量减半”,但按成人“缩小版”给儿童用药,被一些医学专家认为极不科学。

很多药品说明书没有儿童用药剂量规定,而以“酌量减半”或“减量”标注,更多的只有一句话: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药。

儿科疾病的药物治疗比成人复杂得多,不能简单地将成人药“打折”使用。

儿童药物中毒频频发生,用药安全该如何保证?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同时期孩子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都不同,因此绝不能单单按体重、年龄或体表面积来换算,而应根据不同时期孩子的特点和具体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如何保证孩子的用药安全?

每个孩子对于药物的代谢能力从出生时就受到了基因的控制,除开体重、年龄或体表面积等条件的影响外,基因型所导致他们在面对不同的药物的吸收程度,肝肾等器官对药物所表现出来的药物代谢能力也将完全不一样。

对于药物代谢能力正常的孩子,由于药物可以在体内正常清除,一般按照药物说明书正常使用即可;若是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能力弱,则不易排出体外,会导致血液中药物停留时间较长,更容易产生副作用,因此在服用此类药物是需要多加留心。

有些孩子服用A药的代谢能力正常,而服用B药的代谢能力较弱,即可能出现肝损伤问题;另一些孩子可能恰恰相反——B药的代谢能力正常,而A药的代谢能力较弱。

当然,我们孩子所要面对的绝不仅仅只有A、B两种药,而是成百上千种。儿童成长总是因为用药风险伴随着各种变数,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也许造成的就是不可挽回的结果。而往往现实情况是孩子的因为年幼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形容自己的病症。即使是专业医师也无法准确的告诉你,你的孩子何种药物代谢能力强。医师也只能依靠自身的临床经验,来给你的孩子确诊下药。因此孩子看病吃药后,病情却不好转的现象比比皆是。家长也只能“不知所措的”抱着孩子从家里在医院往返不断。

那么,如何将这种“不知所措”减到最低呢?

儿童药物中毒频频发生,用药安全该如何保证?

赛安基因儿童安全用药基因检测

通过检测儿童体内参与「调控药物代谢」的基因

可以科学分析他们

对于多达60项儿童常用药的代谢能力

(例如:小儿感冒咳喘镇热类药物、肠胃不适药物等)

有了这个结果

不管是自己给孩子用药

还是医生为孩子开药

都能多一份科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