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大医 | 北京儿童医院刘婷婷主任:我和我的医生朋友绝不给孩子买这种玩具

作者:狐大医 2018-03-16阅读:779次

作者 | 干玎竹

来源 | 搜狐健康

这个假期,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外科刘婷婷主任格外痛心。她接连着为好几个稚嫩的幼儿进行开腹和消化道修补术,只为从肚子里取出一种“小玩具”。这一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孩子撕心裂肺的痛和家长悔恨的泪,让她忍不住呼吁:“请家长们千万不要再给孩子买‘磁力珠’这种玩具了!”

其实,儿童误服磁力珠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

去年12月,江西的林女士发现自己2岁的宝宝总是哭闹,送医后发现肠腔内竟有一排珠子,肠道6处穿孔,随即出现感染性休克。这些珠子是家长购置的磁力球,应该是被宝宝当作小糖豆误食了。

今年元宵节,山东16个月大的女婴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以及肠梗阻等症状,病情十分危急。而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两颗黄豆大小的磁力球。

刘婷婷告诉搜狐健康,她接诊过误服“磁力珠”的患儿年龄从一岁多到十几岁都有。有的患儿因为自己天性好奇误服,有的患儿是被大一点的哥哥姐姐喂服。她还接诊过十几岁的孩子,因为要在自己喜欢的姑娘面前表现男子汉气概,一下子吞服了好几颗磁力珠。磁力珠长得很像糖豆豆,孩子完全被其“可爱”的外表所吸引,很难意识到这种玩具的可怕性。

作为小儿外科医生,刘婷婷从小朋友肚子里“掏”出不少过异物:枣核、棒棒糖棍、金条、电池……但她最不愿意看到的是磁铁。

消化道异物取出方法一般有两种:胃镜下取出和手术开胸或开腹取出。

迄今为止,刘婷婷只接诊过一例“幸运”的患儿。他还不到3岁,因为手足口病来看就诊,拍片子的时候,医生无意中看见患儿胃部有一圈完整的“手串”。家长事后回忆说,孩子误吞磁力珠已经至少半个月了。幸运的是,他一下子吃了二十多粒,在胃里连成圈,卡住了,没有掉入小肠,最后,通过损伤较小的胃镜将珠子全部取出。

更多的孩子没有这么幸运。磁力珠体积小,误服后容易直接滑过胃部到达小肠。一旦吞服2个及以上的磁力珠,且不是同一时间段吞服(如上午一个,下午一个),磁力珠进入肠道,由于磁力大,珠子易吸附在一起,无法自行排出,需手术取出,对患儿的危害大。而且,误服早期可能没有什么症状,不容易被家长察觉,等到数日数周甚至一月后才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肠穿孔或肠梗阻的症状。刘婷婷就接诊过一例误服磁力珠一个月、直到发生消化道穿孔才被发现的患儿。

刘婷婷进一步解释,磁力球体积虽小,但是吸附力极强。受磁力影响,卡顿在消化道不同位置的小球隔着肠壁或胃壁相互吸在一起,长期压迫可导致肠道穿孔,或者让肠管“折叠”起来,导致肠管不通,继而造成了梗阻。

即使家长能及时发现,医生及时手术,患儿受过伤的肠道今后发生肠梗阻、肠粘连等疾病的概率也会比普通人高。

刘婷婷发现,误服磁力珠的患儿磁铁在增多。“据统计,我院近两年因误吞磁铁手术的患儿就有12例,特别是近1年,病人明显增多。”

搜狐健康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磁力球又称“巴克球”,每颗巴克球的直径只有3-5毫米,每颗巴克球具有高达4000高斯的磁力,是国际规定的玩具磁力50高斯的近80倍,一颗黄豆大小的巴克球就能吸起两三枚一元硬币。在购物网站搜索和校园周边走访发现,有很多商家在售卖这种玩具,虽然多数玩具上标注了“只适合14周岁以上儿童使用”。

美国儿科学会就曾发布了一条警告:不要在家里存放高性能磁力组玩具。

刘婷婷提醒各位家长,体积较小的玩具或饰品极易被孩子吃到嘴里而成为气管异物或消化道异物。平时要将这些玩具放在安全的地方,不要让孩子拿到。在孩子还不能自主分辨哪些是玩具,哪些是食物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让孩子接触到太小的玩具。在选择玩具的时候,要注意其体积必需大于孩子口腔直径才可以购买使用。而磁力珠这种玩具,是尽量不要再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