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夏天这么热的情况下, 怎么合理养生保健康

作者:木风车 2017-07-04阅读:355次

夏至之后,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

炎炎夏日是天地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在夏季合理养生对维护健康有积极意义。

精神调理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三月,是指立夏到立秋的这三个月。在夏天要使精神像含苞待放的花一样的秀美,并要切忌发怒,使机体的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向外,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是适应夏季的养生之道。

夏季属五行中的火,人体五脏的“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心属火。天气逐渐转热,人们极易感到闷热、困倦和烦躁不安,好发脾气。因此,我们需要思想平静,神清气和,古代著名养生家嵇康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这就是“心静自然凉”,不无道理。

饮食调养

《内经》认为养生应注意“食饮有节”,不仅是节于量,节于时,还要节于寒温。“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在炎热的夏天养生者更注意饮食不要过于贪凉,否则伤脾胃,令人吐泻。肠胃功能较弱不宜过食肥甘之味,以食清淡易消化食品为宜,此为夏季饮食要特别注意之处,是夏季“养阳”的一个方面。夏季正是天地阳气生长的时节,此时人体阳气也当随之生长,若不长反损,称之为“逆夏气”。如今,各种冷饮以及冷冻食品花样众多,口味甘美,更要注意节制。

“心主夏,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夏季可以多吃酸味或咸味之品来养心。夏天天热易多出汗,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导致心气阴亏虚,为此我们可以选择性多食一些酸味之品,比如乌梅、五味子、酸梅等,收敛固气,同时还可以生津止渴。

湿为长夏之主气,故夏季湿气盛,脾喜燥恶湿,湿邪困脾,阻碍脾胃消化、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夏季补养还需健脾利湿,开胃消食,例如:①丝瓜粥。丝瓜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暑、凉血解毒之功效。②芦根粥。芦根具有清热除烦、生津止呕之功效。此粥适用于烦躁口渴、牙龈肿痛等。③西瓜皮粥。此粥有生津止渴、解暑除烦、清热利尿之功效。此外还有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当然,饮食调摄不能拘泥,目前各种养生节目以及养生专家较多,很多人几乎是长期按照养生中的某些食谱,这样也会营养过于单一,不利于健康。过犹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夏季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食物极易腐败变质,肠道疾病多有发生。因此,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

起居保健

“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夜卧,不是晚睡,乃是“侵夜乃卧”,古人随日落而息,而夏季白昼较长,日落较晚,《内经》认为夏季养生者的休息时间也应随着日落的推迟而推迟。而早起,亦不是一味求早,是让人随着夏天提早的日出时间而提早起床,“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夏季多阳光,不要厌恶日长天热,仍要适当活动,以适应夏季的养长之气。

因此,夏季养生需在精神调理上多喜乐、志无怒;在起居安排顺长昼,避酷暑;在饮食摄养上适寒温、夏养阳。这样顺应夏季阳气生长旺盛的变化,充分生发自身阳气,不使其不及,又适当宣泄不使其太过。这便是《黄帝内经》的夏季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