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儿童营养性佝偻病”,这些东西一个不能少

作者:儿科大夫郭敬民 2017-07-04阅读:4598次

全球范围内,维生素D和钙的缺乏非常常见,这种缺乏会导致营养性佝偻和骨软化,对婴儿、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生长发育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能是致命性的,还可能一直持续至成年。

有关于“儿童营养性佝偻病”,2016年1月,33名儿科内分泌学、儿科、营养、流行病学、公共卫生和健康经济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发表在J Clin Endocrinol Metab上的《营养不良性佝偻病的预防与管理全球共识建议》。该共识建议定义了营养性佝偻病及其维生素D与钙缺乏的诊断标准,并介绍了佝偻病及软骨病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什么是儿童营养性佝偻病?

儿童营养性佝偻病(Nutritional rickets,NR)是由于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或摄入不足导致的软骨细胞分化障碍、生长板钙化及类软骨钙化障碍。也就是说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钙摄入不足也会导致佝偻病。

导致儿童营养性佝偻病的原因

0 1

摄入VD量不足(45%)

维生素D缺乏是该疾病的主要原因。孩子生长发育所摄入的维生素D(外源性),大多来自于食物。在通常情况下,食物中的维生素D(VD)含量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家长喂养不当,就更容易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

2

紫外线不足(20%)

紫外线照射为孩子获得充足维生素D(内源性)的重要途径。充足的室外活动,使孩子的皮肤暴露在紫外线下,从而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而由于存在城市高楼遮挡、空气环境污染等情况,也使得部分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导致孩子整日闭门不出。【但是不建议六个月以下小婴儿晒太阳哦,详见本微信公众号20160623的“美国儿科协会怎么建议孩子晒太阳”的文章】

3

生长发育速度过快(20%)

由于宝宝生长发育过快,其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不足以供给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宝宝患佝偻病几率加大。相对于正常的孩子而言,早产儿、双胞胎、患有疾病的孩子更易患佝偻病。

4

慢性疾病和药物的影响(5%)

如果宝宝患有慢性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肝、胰、肾疾等疾病均可影响VD及钙、磷的代谢。酸、碱度不适宜,亦可影响肠对钙、磷的吸收。一般以肠道pH较低时,钙磷吸收较多。

5

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5%)

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适宜,亦可导致营养性佝偻病的发生。如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宜,其比例为2:1,易于吸收;而牛奶含钙、磷虽多,但磷过高,吸收较差,故牛奶喂养儿的佝偻病发病率比人乳喂养儿为高。过多的谷类食物含有大量植酸,可与小肠中的钙、磷结合形成不溶性植素钙,不易吸收。

儿童营养性佝偻病有哪些表现?

小儿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夜哭、多汗,由于汗水刺激,睡时经常摇头擦枕,以致枕后脱发(枕秃)。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肌张力低下,关节韧带松懈,腹部膨大如蛙腹。患儿动作发育迟缓,独立行走较晚。重症佝偻病常伴贫血、肝脾肿大,营养不良,全身免疫力减弱,易患腹泻、肺炎、且易成迁延性。

骨骼改变:随着病情进展,出现骨骼改变,多见于佝偻病活动极期。骨骼的改变与年龄、生长速度与维生素D缺乏程度等因素有关:

1岁以内的婴儿

最初,3~6个月时,宝宝会出现颅骨变薄、前囟边缘软的情况。在患儿额骨以及顶骨中部的位置会出现逐渐变厚的现象,如果用手摸,在骨缝周围会有“乒乓球”似的触觉。6个月时宝宝后颅骨增长速度减慢,表现为骨膜下骨样组织增生,额骨、顶骨隆起成方颅、严重时尚可呈十字颅、鞍状颅。此外尚有前囟迟闭,出牙迟,齿质不坚,排列不整齐。

待宝宝7、8个月大时,头围增长较为正常,头呈“方颅”状。在胸廓肋骨和肋软骨交界的地方,骨骼呈圆形串珠突起状,一般被称为“肋串珠”,甚至会出现胸骨前突和肋缘外翻情况;如果是症状严重的宝宝,其手腕以及足踝等部位会呈现钝圆形环状隆起状。

1岁左右的儿童

患儿的胸骨和附近的软骨会呈现“鸡胸样”,更为严重时,在患儿的胸廓下沿处会形成水平凹陷,通常称之为肋膈沟或郝氏沟。

大于1岁的儿童

患儿可能会出现前囟门过大而且闭合延迟等情况。在行走的时候,宝宝的两腿会偏向内侧或者外侧弯曲,呈现“O”形或者“X”形。同时孩子也可能出现长牙时间推迟,容易形成蛀牙等情况。

营养性佝偻病是儿童常见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及钙缺乏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对儿童发育影响很大的,所以要注意防治,对于家长来说,如果做好预防工作,是可以避免出现佝偻病的。那么儿童佝偻病的预防及治疗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标准

全球共识”对维生素D缺乏给出了标准,血清25羟维生素D3 : <30nmol/L,缺乏;30~50nmol/L,不足;>50nmol/L,充足;而>250 nmol/l为中毒。而在成人的诊断标准中,血清25羟维生素D3 低于75nmol/L就为不足,明确了儿童标准要比成人低。【Note:血清25羟维生素D3值 水平受平时维生素D3摄入影响明显】

钙的摄入诊断标准

根据“全球共识”0 ~ 6月龄和6 ~ 12月龄的婴儿每天应分别摄入200 mg/d和260 mg/d的钙,1岁以后摄入的钙:>500 mg/d为充足,300 ~ 500 mg/d为不足,<300 mg/d为缺乏。1岁以后的儿童每天摄入的钙不足300mL,就会导致佝偻病,无论机体维生素D是否缺乏。

营养性佝偻病的钙推荐摄入量表(mg/d)

年龄

“全球共识”推荐钙摄入量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钙摄入量

0~6个月 200 200 6~12个月 260 250 >1岁 >500 600~1200

注:12月龄以上的幼儿若每日膳食钙摄入量小于300mg/d,会导致血清25-OHD缺乏,增加佝偻病的发生风险。

怎么样治疗和预防儿童营养性佝偻病?

1

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

为了预防维生素D的缺乏,婴儿每天摄入的维生素D应为400 IU/d(10 μg/d),无论是母乳喂养、混合喂养还是人工喂养。12个月以上的儿童及成人,通过饮食和/或营养素补充剂来达到维生素D的需求,至少600 IU/d(15 μg/d)。

2

治疗营养性佝偻病的维生素D及钙剂量

维生素D最小剂量为2000 IU/d(50 μg)至少持续3个月;钙500 mg/d,无论是饮食摄入还是使用补充剂,应和维生素D常规联用。一般还是推荐口服治疗,可以更加迅速地恢复25-OHD 水平。对于日常治疗,D2和D3同样有效。当单药大剂量使用时,推荐维生素D3,因为其较维生素D2有更长的半衰期。维生素D治疗应至少持续12周,一些儿童可能治疗时间更长。

营养性佝偻病维生素D治疗剂量表(/IU

年龄

日剂量共90天

单药剂量 维持日剂量 <3月 2000 无剂量 400 3~12月 2000 50,000 400 >1~12岁 3000~6000 150,000 600 >12岁 6000 300,000 600

3

勤嗮太阳

日光浴被认为是补充VD最为经济、安全的好方法,可有效防治佝偻病。一般来说,宝宝满月即可开始晒太阳,之后可逐步增长时间。建议每天坚持2小时,便能满足小儿对VD的需求。提醒大家,夏季时应避开中午时段,最好才树荫下进行,切勿日光直晒;而冬季最好走出家门,不要隔着玻璃沐浴阳光,防治紫外线被其吸收。

4

母乳喂养

母乳中除了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提高宝宝免疫力的抗体。不仅如此,母乳中含有的钙(Ca)、磷(P)比例适当,能够很好地为宝宝所吸收,从而减少患佝偻病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临床内分泌和代谢杂志《Munns CF, Shaw N, Kiely M,et al.Global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on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Nutritional Rickets.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6年营养性佝偻病预防和管理建议的全球共识》的解读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速查手册(2013).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非常感谢关注我的公众号

我是儿科医生郭敬民

文章底部欢迎大家给我留言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