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重庆人不知自己血压高!甚至还不知道危害有多大...

作者:重庆市肿瘤医院 2017-07-04阅读:1927次

| 传承与坚守 | 情怀与梦想 |

小五

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是什么?

胖熊

心脑血管病!

无论心梗还是脑梗,随时都可能危及生命。

小五

心脑血管病的第一危险因素又是什么?

胖熊

高血压!

但是,高血压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并不局限于此。

今天是第13个世界高血压日

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

为此,胖熊请来我院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高淑蓉为大家科普下

本期专家

高淑蕾

高淑蓉:重庆市肿瘤医院内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超过30余年,积极参与临床、科研、医学教育工作,临床经验丰富,为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高血压是多种疾病诱发因素,每年导致全球约700万人死亡。人们得提高对高血压的知晓度、重视度,提高对血压的控制率。

症状

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控制率低

“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65亿高血压患者,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达25.2%。”高淑蓉说,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还在逐年增高。但我国高血压知晓率不到50%,控制率仅在13.8%左右,治疗率在41.1%左右。这和美国的高血压现状有非常大的差距,比如控制率,美国已达50%。

重庆市高血压的控制现状也不容乐观,根据调查资料显示:我市三级医院控制率为37%,远远低于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而且,我市二级医院高血压控制率比三级医院更低,只有27%。

分析其原因,高淑蓉认为,导致我国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很多人意识不到高血压的危害,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较差;二是,医生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不到位。

无症状的高血压,比有症状更危险

高淑蓉介绍,高血压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约10%是由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等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除此,大多数是与环境、遗传、心理、膳食等多种因素有关的原发性高血压。

在日常生活中,头痛、头晕、心悸,是高血压患者的常见症状。但也有不少“后知后觉”发现高血压的例子。比如,有的人身强体壮,体检时却发现血压高了;更有甚者,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却突发心梗、脑梗,一摔“摔”出高血压……

“不是所有的高血压都有症状可循,无症状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高淑蓉指出,

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感受阈值不同,当血压缓慢升高时,一部分患者会渐渐耐受适应这种变化,就可能出现“无症状”的高血压状态。

然而,高血压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不代表没有对身体造成损害。同时由于没有引起不适,患者的医从性更差,因此反而比有症状的高血压危害性更大。

危害

高血压威胁心脏,是心衰重要原因

“高血压对人体器官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高淑蓉指出,持续的血压升高,会损害人体的心、脑、肾三大器官和全身血管,严重时会导致心衰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肾衰竭、眼底病变等急症。

有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心血管死亡占疾病总死亡的41%,约350万人,其中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相关,40%~50%的心力衰竭源于高血压。

高淑蓉指出,高血压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使供应心肌的血液减少,心脏泵血阻力增加可发生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绞痛、心梗、心衰等。因此,血压越高,动脉硬化程度越重,冠心病的发病率就越高,死于心脏疾病的危险就越大。

脑血管弹性变差,三成卒中因高血压

我国是脑卒中发病大国。数据显示,我国约有7000万脑卒中患者,每12秒就有1人死于脑卒中。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34.6%的脑卒中归因于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是正常血压人群的7.76倍。

高淑蓉指出,高血压导致脑血管弹性变差,造成血管壁受损、血管内形成斑块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久而久之诱发脑出血或脑梗死。因此,防治高血压对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对肾脏损伤很重,10%患者死于肾衰

在临床中,也有高血压患者表示,因担心降压药会对肾有影响,而不愿吃药。殊不知,长期血压升高,才会对肾脏造成很严重的损伤,比如尿毒症

数据显示,10%~12%的尿毒症由高血压引起。在我国,高血压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危险因素,约10%的高血压患者死于肾衰。相反,肾脏病变也会引起高血压,60%以上的慢性肾病患者伴有高血压。

高淑蓉说,肾脏就像一个筛子,如血压持续高位,这个“筛子”的结构就会发生变化,造成肾小球硬化、肾小管和肾间质受到损害,从而影响肾脏功能,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

可危害患者眼睛,七成有眼底病变

高血压除了会造成心脑肾等器官病变,还会让眼睛失去光彩。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约70%发生眼底改变,严重者甚至失明。

“高血压患者眼底改变程度,与患病时间呈正比,病程时间越长,眼底病变的几率越大。”高淑蓉解释,血压升高会压迫视网膜动脉,出现视力模糊等情况。

倘若血压持续升高,会导致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出现视乳头水肿、视网膜渗出或出血等情况。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视网膜大血管瘤等并发症,造成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失明

控制

发现血压偏高了,并非需马上吃药

目前定期监测高血压,是收缩压120-139mmHg和/或舒张压80-89mmHg,超重或肥胖,高血压家族史,长期过量饮酒,长期高盐饮食等高血压高危人群,早期发现高血压的最好办法。

“一般血压≥140/90mmHg,便被认为可能是高血压。”高淑蓉说,治疗高血压,目前包括非药物疗法和药物疗法两种。

对于处于临界值的高血压或轻度高血压,一般建议先通过3~6个月的非药物疗法,即调整生活方式来进行降压。

比如,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高盐饮食者限盐,每人每日食盐6克以下;酗酒者限制饮酒,每日白酒不超1两;肥胖者减轻体重,半年减重3~5公斤;缺乏运动者,坚持每周活动3~5次。

如果通过非药物疗法,血压不能降至正常范围,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疗法来进行降压。同时,也要配合非药物疗法。

对于重度高血压,比如一查出来就超过180/120mmHg的高血压,则需要紧急处理,在医生观察下控制血压到安全范围,随后给予2~3种降压药联合治疗持续控制。

正确选用降压药,别追求短效快速

在临床中,很多人一发现血压高了,就会追求能快速降压的药物,或听取病友的推荐而用药。对于这些常见且导致高血压控制率不达标的误区,高淑蓉指出,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降压药物有短效降压药和长效降压药之分。短效降压药就如同“急性子”,这类药物吸收快、起效快,如硝苯地平(心痛定)等,能在短时间内降低血压,但它维持的时间也短,血压易反弹,造成血管损伤更大。

长效降压药相比就像“慢性子”,这类药物吸收慢、起效慢,如乐卡地平、氨氯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等,但它维持降压的时间也较长。“我们主张平稳缓慢控制血压至达标,因此,降血压药物不提倡用短效降压药,应用疗效较好的长效降压药。”

不同原因高血压,用药有所不同

引起高血压的发病原因有多种情况,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钠盐摄入过多等。“不同原因的高血压,用药也有所不同。”高淑蓉说,高血压治疗讲究个体化用药。

比如,老年高血压多因血管硬化引起,表现出来的就是收缩压高;而年轻人高血压多与肾素血管紧张素有关,表现出来的就是舒张压高。

那么,对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跃的年轻高血压患者,就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受体拮抗剂,如依那普利、氯沙坦等,而老年患者则应用拮抗剂如氨氯地平等。

因此,高血压患者不要一发现血压升高,就随意到药房买降压药,或听取病友的推荐而用药。同时,基层医务人员也应进一步了解、掌握高血压的发病机制,然后进行针对性用药。

能控制的高血压,并非要终身吃药

还有的高血压患者错误的认为,一旦发现高血压,就需要终身吃药,那还不如晚点发现,晚点吃药。

高淑蓉指出,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

因为很可能晚吃药几年,早已存在的高血压已严重损害了心、脑、肾等器官。但如果在高血压早期就进行干预,可能只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或少用药等,血压就能轻松控制。

而且,如果血压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是可以调整用药剂量。当然不是一发现血压降下来了,就马上擅自停药或减药。这不仅可能导致血压反弹至更高的水平,反而需要再增加联合用药的品种,才能控制血压。

“因此,是否需要停药、减药、换药,具体该怎么调整剂量等,都需要咨询医生,听取医生的建议。”高淑蓉说。

在家备个血压计,定期测血压水平

高淑蓉指出,现在监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方法,是比较多的,比如可在药房、社区医院等做诊室血压监测;也可做动态血压监测,还可在家庭自测血压。

比如家庭自测法,医生根据患者在家记录的血压情况调整用药,可以大大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但事实上重庆地区近一半患者家里都没配备血压计,如果不在家里监测血压,可能出现部分患者医院测的血压正常,而在家时的血压不正常而被误认为血压控制良好。因此,高血压患者应注重家庭自测血压,定期监测血压水平。

文 / 胖 熊 图 / 网 络 审稿 / 高淑蓉

未经授权不可转载

重庆市肿瘤防治科普基地 /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