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 让医生最纠结的病

作者:观心笔 2018-04-25阅读:5461次

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冠心病患者逐日增多,每每门诊,总有提心吊胆的感觉,总怕一不小心,踩到“暗雷”。没有医生会怕那种症状典型的冠心病,但是,有那么多典型的病人吗?


前日遇到以前急诊的同事,交谈中告之,最近自己又连续遇到“暗雷”,所幸都顺利排查出来,言下深觉压力巨大。

一、冠心病典型症状

典型的冠心病症状为活动后胸痛,多位于心前区或胸骨后,呈压榨样,可伴有出汗、肩背部不适,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我想如果遇到一个病人有如此典型的症状,您还未能诊断出来的话,我想您应该重考执业医了:),但是。临床工作中,拥有如此典型症状的患者真的不多,尤其在女性、糖尿病、老年人中这种现象尤为明显,就本人所遇到的冠心病患者来说,其症状囊括了牙痛、咽痛、背痛、胸痛(左侧、右侧或中间)、上腹部疼痛,甚至没有胸痛直接表现为低血压症状的,如晕厥、活动障碍。很多人可能会慨叹,这么多症状啊,这让医生怎么甄别啊,是的,对于全世界的医生来说,胸痛或者冠心病的诊治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以美国而言,每年大约有800万患者因为胸痛至急诊室就诊,500万患者被疑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而收住入院,其中约一半患者最终被排除,而在急诊室被排除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而被放回家的患者中约有1.3%(4万)发生了心肌梗死,这是真实的数据,尽管这是较早前的数据,但就目前而言,这种状况的改善却不容乐观。

记得上学的时候,有个老主任给我们上冠心病这一课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下巴以下、肚脐以上,所有与活动相关或者你无法解释的症状,请千万考虑冠心病的可能”,这么多年的工作,我切实的把这句话实践了一遍。

二、冠心病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是一个既廉价、有便于操作的检查,很多人会说,症状不典型的话,做个心电图不就什么都明白了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事情就简单多了,但是,现实却完全不是这样。数据显示,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只有大约50%的患者会有典型的心电图表现(这是本人的研究生课题结果),这里说的50%,还是在颇有经验的三甲医院的结果,如果在基层医院,这个比例可能更低。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方面,很多冠心病患者,在无症状发作时,心电图常表现为“正常”。另一方面,在急性心梗的早期,心电图常不典型,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极易造成漏诊。因此,关于心电图,这也是让医生颇感无奈的事情,因为经常有病人会问“医生,我心电图正常,为什么你还要说我可能是心脏病?”。我想说,是的,在很多时候,即使您的心电图正常,医生也无法完全排除心脏病的可能。

如果冠心病症状实在频繁,常规心电图又抓不住证据的话,可以带动态心电仪来捕捉心电图异常。但是有些阵发性心律不齐导致的病症,即使你带一个星期的holter也未必能抓住它的异常。一个holter一天就是200块大洋,常年带着它没病也心疼钞票纠结成病了吧。

如果有冠心病史的患者,担心旧病复发可以在家中备一台家用心脏预警仪,在发现心脏异常症状的时候花一分钟用心脏预警仪检测一下心电图,及时发送给医生诊断,如果有需要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治疗,避免发生不可挽回的后果。

三、检验心肌标志物

心肌损伤标志物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金标准,但是同样的,它也存在很大的缺陷。通常来说,目前常用的心肌标志物在发生心肌梗死后1-4小时才会出现异常增高,然后会在数小时至数天内逐渐恢复正常。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在发病的早期以及后期可能出现“假正常”。而且,这些指标通常对于仅有缺血而无坏死的患者无效,也就是说如果患者仅仅有心绞痛但是血管没有完全堵住、没有发生心肌坏死,这些指标通常无用,可是大家都知道了,大多数的心绞痛患者危险性与心肌梗死等同,这样的话,如果按照心肌标志物确定高危患者,将可能遗漏掉很多存在潜在心血管风险的患者。

既然症状、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避免漏诊呢?目前大多数胸痛中心采用了分类留观的筛查方法,尽管这种方法也无法100%避免高危患者的漏诊,但却的确是切实可能的办法,低于具有留观条件的医疗单位,不妨广泛采纳,如果实在不具备留观条件的单位,可以将患者收住入院观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