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糖尿病的误区——监测篇

作者:糖尿病天地 2017-07-04阅读:3256次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血糖监测中,容易走进一些误区,本文列出了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几个误区,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测血糖前故意少吃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大家都听过,觉得故事中的盗铃人认为用手堵住自己的耳朵就可以成功把铃铛偷走是愚蠢的行为,可是在糖尿病管理中,很多患者还是会犯与盗铃人一样的错误。

张大妈为了让自己监测的血糖值“好看”,但是又要如实记录,就想出了每次测血糖前少吃一点的方法。虽然表面上看张大妈的血糖控制得不错,但是这并不能如实反映她的血糖控制情况,医生要根据张大妈的血糖情况指导她的饮食、用药等情况,可是在张大妈的“作假”行为下,医生很难给张大妈做出正确的指导。

患者检查前一定要和平常一样的吃饭,并且告诉医生自己是否进行了剧烈运动、是否抽烟、是否饮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是否服用了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可与某些类型的血糖、尿糖试纸发生化学反应,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等,帮助医生分析检查结果。

只监测空腹血糖

在糖尿病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平时只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基本靠猜,只要餐后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就不会监测。有一部分人认为,餐后高血糖是饮食造成的,只要每天合理控制饮食,血糖就不会高,哪怕是餐后血糖高了,随着食物在体内的消化吸收,血糖也会慢慢降下来,没有监测的必要。

其实餐后高血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餐后高血糖是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能够控制好餐后血糖,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有研究表明,餐后2小时血糖每升高1 毫摩尔/升,死亡的威胁相当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升高7毫米汞柱。

同样餐后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也有关系,研究发现,餐后高血糖和会增加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而且也会加速视网膜病变的发展进程。所以说糖尿病患者要加强餐后血糖监测,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定期监测餐后血糖,对于餐后血糖值的控制范围也要了解。《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指出,糖尿病患者的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要控制在10毫摩/升以下,尤其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或并发症较严重的患者,要放宽血糖控制标准。但对于中年以下及病情不重的患者,由于轻度的高血糖就对血压、心血管有不利影响,因此,要尽可能把餐后血糖控制在7.8毫摩/升以下。

自我感觉评估血糖高低

自我感觉很难正确感知血糖的高低,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稍高于正常时,您可能没有自我感觉,但是身体已经在发生变化,细胞和血管已经受到损伤;当血糖远高于正常,您可能会感觉到高血糖带来的轻度症状,如乏力、疲乏易怒等,但很多人会把这些症状归因于年龄或压力等原因,如果血糖长期如此,就会发展为眼部、肾脏和神经等损伤;如果血糖水平非常高,自我感觉会很明显,多尿——在夜间也会起来小便,可能会感到非常累,喜怒无常,家人可能会以为是更年期或者抑郁等引起的。很多人会比高血糖引起的症状归结到其他一些常见原因上,而忽视了高血糖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为了避免高血糖影响身体而不自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监测血糖,千万不要靠自我感觉评估血糖。

如果糖尿病患者已经出现了高血糖引起的症状,但是不自知(没有检测血糖),就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甚至缩短寿命。因此,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要凭感觉评估血糖的高低,要定期监测血糖。

检测尿糖代替血糖

一些糖尿病患者认为采指血测血糖不仅花销大而且每次都要扎手指,存在排斥心理。同时尿糖也是糖尿病的检测方法之一,检测尿糖方法就简单多了,因此用尿糖检测代替血糖,只要尿糖是阴性,就觉得血糖没问题。

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当血糖超过一个界限,也就是糖阈值,就会出现尿糖。但是尿糖不能准确地反映血糖值,因为它受尿量、肾功能、肾糖阈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它对发现低血糖没有帮助;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肾糖阈增高(老年人)或降低(妊娠)时,进行尿糖检测是没有意义的。尿糖检测的意义在于受条件所限不能进行血糖自我监测,且肾功能相对稳定的时候,那么可以进行尿糖的自我监测,作为暂时的替代方法。

餐后2小时血糖就是饭后2小时血糖

宋大妈对餐后2小时血糖认识不够,觉得餐后2小时血糖就是饭后2小时血糖,每次她都是吃完最后一口饭开始计时,2小时后准时测量血糖,可是宋大妈吃饭又慢,每次测餐后2小时血糖都要下午3点了。直到有天和医生聊天,说到自己每天3点测餐后2小时血糖,医生问到她吃饭的时间,才发现宋大妈的问题所在。

很多人对餐后2小时血糖的计时存在困惑,不明白为什么计时要从第一口饭开始,而不是在餐中或是餐后计时?北京宣武医院内分泌科的副主任医师贾克宝介绍说,计时从第一口饭开始是一个标准,因为不同的人吃饭时间是不同的,有的人吃一顿饭只有10分钟,而有的人可能要50分钟,尤其是在外吃饭时间会更长,如果这时从餐后开始计时,早已过了血糖升高的高峰。

病情稳定后就不用监测血糖了

很多糖尿病患者想摆脱糖尿病的“帽子”,一旦病情稳定了就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恢复了,不需要再继续监测血糖这种“繁琐”的操作了,只要每天按照医生的要求吃药就可以了。

大家都知道人体血糖水平是受到饮食、运动等各种因素影响的,所以一天之中血糖是在不停变化的。生病、生气、剧烈或过少运动等情况都会引起血糖波动,这时都应当及时监测血糖,避免血糖骤然升高也要预防低血糖发生。因此即便是病情稳定的患者,也需监测血糖。《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指出,糖尿病患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少测定的次数,一般一周测4~8次,具体监测方案还需咨询医生。

本微信平台文字内容版权归《糖尿病天地》杂志社,转发请明确注明出处——微信号:tnbtd365,未经允许,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糖尿病天地”感谢您的关注,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天地”杂志。

《糖尿病天地》邮发代号80-225

详情请咨询010-51260912

咨询时间周一-周五9:00~12:00,13:00~16:30

《糖尿病天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