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不要慌,胡乱应对帮倒忙

作者:小道经方 2018-02-01阅读:5000次

这个冬天,被“流感”后,发烧、咳嗽是最让人头痛的事儿……

尤其是发烧,孩儿一发烧,家长都开始慌了手脚……

烧坏脑子怎么办?抽搐了怎么办?

在紧张慌了中,很多人自行用了退烧药,用了抗生素……你可知这样的胡乱应对,可能帮了倒忙!

发烧是怎么回事?

下次用退烧药之前,得先明白为啥会发烧

咱们身体好比是一个国家。

国家有训练有素的军队(身体的正气),防止外敌(外来的邪气)入侵。感冒,风寒之邪入侵,眼看外敌来了,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啊!平时养护的军队(正气)这时候便派上用场,起初是在边疆展开厮杀,也就是正邪在身体肌表处进行激烈的斗争,处于战火硝烟中,在身体上就会表现出发烧。由此可见发烧其实是身体正气去阻抗邪气的手段,这个手段不是人人就有的。你想想,你有多久没发过高烧了呢?反而是小孩子,因为病邪浅,往往容易发高烧。但是如果在发烧的时候,没有辨证清楚,就盲目用了退烧药,反而会“损兵不利己”,让身体失去一次和邪气斗争的机会,非但不能将邪气彻底赶走,正气也会受到损伤。误区还有哪些?

不光是退烧药,还有这些误区你知道吗?

①物理降温

发烧是利用正气(抽调身体能量)来对抗病邪的表现,如果使用物理降温比如冰块、冷毛巾、酒精擦身等方法,将热量散掉,反而是帮助了病邪对抗身体正气。

我们身体是一刻不停的在进行抗争,因此有些身体相对较好的人,采用物理降温之后,还会再度发烧,其实这就是是身体能量重新聚积再次对抗病邪的表现。

②盲目发汗感冒发烧,是不是出一身汗就好了?是有这个可能 ,因为出汗本身可以让邪气有个出路,是一个排邪的方式 。但是发汗一定不能太过。《伤寒论》中治疗太阳中风证的桂枝汤,其将息法为“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意思是说多喝热粥,发汗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发汗到全身感觉像细细的小雨覆盖,这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发汗到像水液流过身体这样的程度。如果你用被子捂盖,或者通过汗蒸,大汗淋漓,非但病邪难以祛除,还会伤了津液。很多退烧药也是通过发汗的手段来对退烧,往往服用了因为发了很多汗,而导致身体更虚,而且会反复发烧。

③消炎药,清热解毒药不能一看到发热就清热,如果用了清热寒凉的方法,粗暴地压制身体的抗争能力,让身体再也无法表现出任何症状。于是原本是意图治病的药,最后反而成了外邪进入身体的引路人。当一次次的感冒发烧被药品压制住之后,有谁会想到这已经为身体的健康埋下了祸根呢?

感冒发烧不要慌

感冒发烧先不要慌,如果在紧张情况下匆忙应对,反而会帮倒忙!

先正确认识发热的标准:

很多妈妈都不知道宝宝什么程度才是发热:

37.5℃~ 38℃为低热

38.1℃~ 39℃为中度发热

39.1℃~ 40.4℃为高热

40.5℃以上为超高热

如果出现发热,应急可以艾灸大椎穴,每次30分钟到1小时。

如果只是发低烧(低于38度),伴有明显的怕冷、怕风的情况,可以用生姜葱白煮水,用此水冲服四袋小柴胡颗粒。(孩子可以每次冲服两袋小柴胡颗粒,两小时后再服用一次)

如果出现高热的情况,可以考虑用感冒基础方——葛根汤化裁

葛根汤原方: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白芍二两大枣12枚

剂量参考:

如果按照一两=15.625g:

葛根60g麻黄30g桂枝45g白芍45g生姜45g炙甘草30g大枣12枚干姜60g黑附子20g(先煎90分钟)一剂

以下为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加减:

1.嗓子痒、咳嗽:加麦冬45g 五味子20g

2.黄鼻涕:加黄芩45g

3.黄痰::加瓜蒌30g

4.白痰::加半夏15g

5.偏头疼::加柴胡30g黄芩45g川芎45g

如果按照一两=5g:

葛根20g麻黄10g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5g炙甘草10g大枣4枚干姜20g黑附子7g(先煎90分钟)一剂

以下为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加减:

1.嗓子痒、咳嗽:加麦冬15g 五味子10g

2.黄鼻涕:加黄芩15g

3.黄痰::加瓜蒌10g

4.白痰::加半夏5g

5.偏头疼::加柴胡10g黄芩15g川芎15g

【解析:感冒基础方中加入附子,因为附子固表,可以防止出汗太过。】

关于剂量的疑惑 ,可参考文章:古代一两到底等于多少克?

另外,发烧后,脾胃功能很虚弱,这个时候一定不要大鱼大肉,以免增加脾胃工作负担。应该喝稀粥,尤其建议服用大米汤,恢复胃气。

附:

熬服方法

黑附子先煎90分钟后,将其他药材倒入锅中,第一次煎药时间为大火烧开,小火煎50分钟,倒出药液。

将剩下的药材再加水,大火烧开,小火煎30分钟,倒出药液。

熬药过程中如果水少了,可以加入热水煎煮。

将两次的药液合到一起,搅拌均匀后分成两份,一次喝一份,早一次晚一次或者中午一次,晚上一次,饭后十分钟到一个小时服用。喝之前热透。

特别提醒:

小道经方视频以及文章只做教学指导,不针对具体临床治疗,如果有需要请咨询经方医生。

中医·养生内容欢关注微信公众号:小道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