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患者怎么“吃饭”

作者:天长养生久 2017-07-02阅读:3583次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此类疾病会导致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重要器官——胃肠道发生慢性炎症。一般的炎症有助于人体清除有害菌、损伤细胞或刺激物的侵袭,但对于炎症性肠病患者,这是因为免疫系统反应不当导致了炎症的发生,使胃肠道器官功能受损。持续的炎症会导致腹痛、腹部绞痛、腹泻等症状。由于严重腹泻、食欲下降,都会导致患者无法摄入热量和充足的营养,导致营养不良、体重下降;另外,由于肠道出血,部分患者会出现贫血、乏力的症状。

因此,除了合理的药物治疗,饮食与营养是炎症性肠病治疗中最重要的一环。美国克罗恩病与溃疡性结肠炎基金会网站介绍,维持合理的营养膳食结构,有可能改善症状,促进黏膜愈合并改善免疫状态,增加体力并减少胃肠道症状。因此,在疾病活动期,有以下饮食建议:

少量多餐

减少油腻油炸饮食

减少致敏类食物

控制部分高纤维饮食,如种子、坚果、爆米花、豆类、植物绿叶菜、麦麸、生水果、蔬菜;

如果乳糖不耐受,减少牛奶及奶制品的摄入

控制咖啡、茶、碳酸饮料、酒类或咖啡因的摄入

补充维生素或微量元素,如维生素D、钙等

疾病活动的时候机体可能处于脱水状态,需要额外补充水分

对每个人来说,不同的食物对肠道的刺激也是不同的,因此每一个炎症性肠病患者最好做一份饮食日记,吃哪些食物会引起肠道不适,或者有哪些食物可以减轻症状,都有助于疾病的长期控制。

对部分疾病加重的患者,把食物经口腔咀嚼到胃直到肠道这个消化过程无法完成获取足够的营养,那么就需要肠内(或肠外)营养治疗,也就是通过导管直接把营养液输入胃或肠道。北京协和医院肠外肠内营养科陈伟副主任说,我们的胃和肠子“吃饭”的习惯是不一样的,胃部是一个定时开放的器官,将食物通过蠕动送到肠子内,因此可以注入快一点。可以“少食多餐”,可以按照正常饮食的“一日三餐”或者“一日六至八餐”,把营养液注入得快一点;如果是直接进入肠道,就是一个慢性吸收的过程。

对于一些有肠道严重病症的患者,比如肠瘘的患者,营养液注入速度就要尽可能慢,不要引起消化道负担导致疾病进一步加重;另外,对于肠道黏膜修复过程中的患者,营养液注入也要放缓,可以选用一些短肽类或是氨基酸类的营养液,便于吸收,减少消化道负担。

总的来说,“吃”这个简单的行为,对于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不是想当然的事情。学会做出健康的食物选择,补充营养不足,同时避免加重或诱发症状的食物,是患者在与漫长的疾病斗争过程中要掌握的必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