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湿邪是百病之源!女性湿气重4种妇科病最易找你,特别第一种!

作者:贴心医生 2017-07-29阅读:3438次

中医理论中有外湿、内湿之分。外湿比较好理解,就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住环境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

内湿则多是由人体自身的脏腑功能协调失衡所生,最常见的是由脾虚失其健运功能,水湿停聚体内后形成内湿。内湿常见于素体肥胖,痰湿过剩之人,或贪食生冷,过食酒肉,损伤脾胃。

湿邪侵犯人体不同部位,疾病各有不同

湿邪侵犯人体上部,人体易出现胸闷咳嗽、晨起咳痰、头蒙不清醒等症状,当空气中湿度变大时,各种症状表现会更明显,甚至加重。

湿邪侵犯人体中部,则人体易出现腹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脾胃不适,同时还可能出现口腻、口甜、舌苔等不适表现。

湿气停滞在人体下部,则人易出现腹泻、大便黏腻不爽,不易冲洗;同时还可能因湿气重而不想饮水,出现小便短赤而黄等泌尿方面的不适。

湿气在肌肤表层泛滥,则易引发湿疹、皮炎、痤疮等皮肤病症。

湿气给女性带来的伤害会更大,最易引发四大妇科病症

月经病:女性因久居湿地或淋雨涉水等情况受外湿侵犯,易导致月经前后肢体疲倦、疼痛,或经前腹泻,或是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甚至不孕等经期不适症状。

带下病:“湿土之气同类相召”,内外湿相合,湿困脾土致使脾虚运化失职,水湿泛滥,在盆腔停滞,犯及女性生殖系统,易导致失调,出现白带增多,或是使白带出现青、黄、赤、白、黑等病理状态。《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者俱是湿证。”

妊娠病:水湿内停,气化不利,会使女性在妊娠早期的反应加重,易出现头闷呕恶、胸闷纳呆、呕吐不欲食等不适表现。

产后病:女性产后本就处于气血双亏的状态,同时脾胃功能也受到一定影响,如果保养不善,最易被湿邪相犯,进而导致出现产后吐泻、水肿、恶露不行、肢体酸疼等不适症状。

湿入脏腑,肺、脾、肾功能都会失调

在人体的五脏六腑中,湿邪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最大,因为身体的水分代谢是通过肺的通调水道、脾的运化转输和肾的温化蒸动等生理功能协调下完成的,若这三脏的功能受到影响,则湿邪对人体的危害会更大。

肺能通调水道,肺的宣降功能失调则水津不布

临床症状:眼睑或颜面浮肿,或者四肢及全身皆肿,肤色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多半是突然发生,常伴随恶风发热、肢节酸楚、舌苔薄白、脉浮或紧。如水肿较严重,也可能出现沉脉。

治疗原则:补卫固表,宣肺行水。

脾能运化水湿,脾气虚弱则生湿,水湿不运则泛溢肌肤

临床症状:面部或肢体浮肿,容易肥胖,头昏沉,像戴了帽子或裹了湿毛巾,午后疲倦怠惰嗜睡,脸色偏黄,食物不易消化,容易胀气、肠鸣、大便稀软或黏滞排不干净,女性常见分泌物多,经期腹泻,经行量多或延后、色淡质稀,或有多囊性卵巢。舌淡胖,苔白腻,脉濡弱。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利湿消肿。

肾主水,肾虚则水泛

临床症状:面浮身肿,腰以下比较严重,小便不利,腰痛酸重,腿软无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四肢冰冷,怕冷,容易疲倦,舌质胖淡,苔白,脉沉迟。

治疗原则:湿肾助阳,利水祛湿。

运动祛湿

运动可以排毒,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数都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会感觉身体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的病症。

运动可以缓解压力,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穴位贴敷法祛湿

祛湿贴敷是一种中医外治的方法,采用通经络,吸湿气的原材料制成膏贴,贴敷于身体不同穴位,即可改善湿气引发的不同病症。在央视的《健康栏目》大力宣传也足够证明这个点了。

在《清太医院配方》一书中,载有“延年涌泉膏”之防病保健方:药用杜仲、牛膝、熟地、等12种药熬枯去渣,入铅丹收膏,再加入丁香、麝香等搅拌成膏,制成膏贴。

注释:涌泉穴,人体最大的排毒穴位,位于足底,该穴名意指体内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

如果想了解更多养生方面的朋友,可以加作者WX:1837772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