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起打骂孩子,这些常见小事更伤孩子的心

作者:八斗君 2017-09-05阅读:4671次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起打骂孩子,这些常见小事更伤孩子的心

几千年以来,“棍棒底下出孝子”已成为家庭教育的金玉良言。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千百种,打骂孩子是其中最直接、最易见效的。 其实,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严重摧残孩子的身心。打骂教育,看似有效实则有害,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伤害。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没有打骂过孩子的妈妈。妈妈可以宽容、温和地对待别人的过错,却唯独不能冷静地对待自己的孩子犯错误。她们对孩子爱之深,因此,责之切。 事实上,孩子决定做某件事情之前,一般也有自己的想法。妈妈的手是用来抚摸孩子的,千万不要变成打孩子的工具。 从表面上看,打骂可以使孩子暂时克服自己不正确的欲望,改正不正确的行为,但是,不能让孩子信服的教育,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比起打骂孩子,这些常见小事更伤孩子的心。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起打骂孩子,这些常见小事更伤孩子的心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起打骂孩子,这些常见小事更伤孩子的心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起打骂孩子,这些常见小事更伤孩子的心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起打骂孩子,这些常见小事更伤孩子的心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 童年时期是人的许多良好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个人在家庭中接受人生的第一个教育历程。因此,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成长中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993年,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的《夏令营中的较量》震撼了中国教育界。那场较量中,无论是体质还是精神意志,中国孩子都输给了日本孩子。“1992年,我采访在中国举办的中日少年探险夏令营时,曾问一个13岁的北京男孩:‘为什么野炊时中国孩子不如日本孩子能干?’北京男孩两个字就一针见血地回答了我:‘遗传呗!’他还解释说:‘爸爸妈妈为了让我进个好学校,让我住在姥姥家。我姥姥有三不准,刀不准我动,电不准我动,火不准我动。我长到13岁,火柴也很少划,我家炊都不会,哪还会野炊呀?不是我们不想干是不会干,不会干的事怎么比得过人家?”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家教方式是最适合孩子的?最能培养孩子能力的?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疑惑,无从探知,只能不断的摸索。其实,最有力的方式就是适合孩子生存的,适合孩子发展的,法无定法,父母不需要太拘泥。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起打骂孩子,这些常见小事更伤孩子的心

现阶段的教育方式:

传统的家教方式以家长为中心,家长想让孩子学什么,孩子就要学什么,孩子经常被动接受,大脑几乎成了一个知识仓库。这种家教模式是一种落伍的不适合现在发展的需要了,新的家教模式要求以孩子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主线,其实,学习也是一种能力,而且是最基本的一项能力,。家长应该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苏联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思维同他的情感分不开,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力极其重要的土壤,孩子只有在情感愉悦的气氛里,思维才会活跃。作为父母,在家庭中应该关注孩子,鼓励孩子发表不同意见,即使说错了,对孩子思维中合理的因素也应加以肯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激发孩子的自信力。

八斗君认为现阶段的父母应该解放出来,相信自己的孩子,以孩子为主体,以孩子的发展为本,大胆放手,用相信、支持的态度鼓励孩子表现自己,合理引导。长久以来我们实行的“应试教育”制约了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标准答案”束缚了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古希腊有位哲人德谟克里特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当他们的想法公正合理时,家长应该肯定支持他们的见解,使他们在家长的引导下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对同一事物、问题形成自己正确的认识,掌握一定的评价标准,敢于做出多元的评价。

父母不能将家庭弄成第二个文化课学习课堂,家庭不是学校的延伸,更不能把学校的全部功能平移到家庭中来,让孩子在家里继续充当装知识的容器。在家庭里要培养孩子优良的个性,创新精神、开拓能力、开发智力,增长智慧,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培养良好习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重视教育的开发功能,而不是单纯地学习文化知识,要注意能力培养,习惯养成,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珍惜孩子的可塑性,下大力气将主要精力放到发现、培养孩子的兴趣,培养良好习惯上。有了兴趣,孩子就有了动力,有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更好地学习。使他们沿着好奇--兴趣--爱好--志趣--信念的方向走下去,逐渐发展特长,最终走上成才之路,家长还要使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鼓励孩子的每一个小的创造。

学习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父母不能将提高学习成绩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务,而应把发展孩子的素质和能力置于首位,不应为了学习而学习。要让孩子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对学习生活的热爱,学会生活的本领,学习适应社会的知识,更学会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的快乐与学习不是一对矛盾体,我们认为的苦化了学习,什么“十年寒窗”、“头悬梁,锥刺股”、“不听话罚你去学习”...太多这类的东西了,让孩子以为学习是件痛苦的事。实际上,我们要做的是为孩子设立一个快乐成长与学习的环境,学习过程中不是单纯的学习知识,而是在生活中培养孩子掌握学习方法和生活的技能,使其在未来的社会中独立而快乐的工作和生活。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起打骂孩子,这些常见小事更伤孩子的心

实际生活中,却普遍存在着影响孩子成长的家教方式:

唠叨式家教,愚蠢的家教方式之一,会让孩子感到烦躁;

数落式家教,总是不停地批评孩子,反而会压制孩子学习积极性;

训斥式家教,易让孩子厌学,甚至逃学;

达标式家教,抑制孩子发挥应有水平;疲劳式家教,给孩子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陪读式家教,造成孩子缺失自我;

催促式家教,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愁容式家教,总在孩子面前板着个脸,会让孩子失去在家中学习的兴趣。

“棍棒教育”和溺爱无度都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家长需要摆正心态,降低“身段”,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种“聆听”的气氛,让孩子觉得大人尊重他的想法,这样家长自然就能走近孩子的内心,做孩子的良师益友。孩子从出生到上幼儿园这段时间,主要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而这段时间正是孩子性格成型期和智力高速发育期。因此,我们说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性格和智力的塑造者,古语说得好,子不教,父之过。父母和孩子接触最早、机会最多、时间最长,因而是孩子学习的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俄国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因此,做父母的给孩子做楷模的关键是自己要先弄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并努力把好的东西作为榜样传递给孩子。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起打骂孩子,这些常见小事更伤孩子的心

当自己的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你会怎样做?你的做法是否引起了孩子的不解,反抗……?

孩子把水、牛奶等撒了一桌子。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怎么这么笨?连个杯子都拿不住。"更有甚者顺手给孩子一巴掌。

结果:大人和孩子都很生气,事情一团糟,孩子学会通过发脾气、打人解决问题。

正确做法:安慰孩子:"孩子,没事,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注意啊。你把桌子擦干净好吗?"

结果:孩子得到的谅解,马上向大人道歉,并高兴的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学会宽容。

孩子考试不及格。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 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

孩子写作业磨,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孩子作业多,孩子没磨,不在此列)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有我妈呢。"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孩子作业写得潦草。

错误做法:发火:"怎么写的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脾气大的会三把两把把孩子作业撕了。

结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你看,你可以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结果: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充信信心。

孩子见人不打招呼,没礼貌。

错误做法:当众训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连问好都不会,我平时是咋教你的,没出息。"

结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损伤,觉得无地自容,自卑感油然而生。

正确做法:给孩子台阶下:"我孩子有点不好意思,慢慢就好了,他平时也挺有礼貌的。"举个有礼貌的例子。

结果:孩子知道错了,心想:"这次没做好,下次一定做好,不能让父母失望啊。"

孩子的袜子脏了。

错误做法:家长:"把袜子脱下来,我给你洗。"

结果:孩子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心里认为父母就是为自己服务的,正常,反正他们也不累。

正确做法:和孩子商量:"孩子,你把自己的袜子洗了,好吗?妈妈今天很累啊,能不能把妈妈的袜子也洗了啊?谢谢孩子啊。"

结果:孩子受到尊重,洗袜子去了,心里想:"我以后要多关心一下爸爸妈妈啊,我也是家里的一员啊,他们越来越老了。"

孩子问了个问题,大人不会。

错误做法:不高兴:"别瞎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点啥。"

结果:孩子心里想:"哎,没劲,总说学习学习,烦死了,不问就不问。"从此,遇到难题一概略过,不求甚解。

正确做法:高兴:"孩子,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不错。可是我不会,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吗?"

结果:孩子心里很高兴,以后遇到问题一定锲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孩子早上不起床。

错误做法:发火:"你怎么还不起?要迟到了!"顺手打两巴掌,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结果:下次依旧。

正确做法:平静地说:"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就会迟到,会挨批,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处理好。"孩子没及时起床,没吃早饭,还迟到了。

结果:下次一叫就起床。

一直看电视不睡觉不写作业。

错误做法:怒气冲天地把电视关掉,吼叫着叫孩子去写作业或睡觉。

结果:孩子满肚子不高兴地去了,心里恨你,说你是 暴君。

正确做法:平静对孩子说:"孩子你该写作业了,如果写不完会挨批。你还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钟行吗?"家长:"行,说话算数,到时间就关电视。"双方各退一步。

结果:时间到了,孩子主动关电视,去睡觉或写作业。

孩子正在写作业。

错误做法: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家里学习气氛浓厚。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大人做错事了。

错误做法:强词夺理或视而不见。

结果:孩子心里想:"凭啥你犯错误就不承认呢?嗯,当大人好,有错也不挨批。"

正确做法: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孩子道歉。

结果:孩子以后做错事了,主动道歉,觉得理所应当。

家长会,老师告状,家长挨老师批评了。

错误做法: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

结果:孩子没任何自信,要么学会暴力,要么胆小,一句话不敢说,学会撒谎,不敢和父母说真话,怕挨打。

正确做法:先把孩子的优点讲讲,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孩子的日常生活。

错误做法: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切都是大人的意见,孩子遵守就行了。

结果:孩子成了木偶,不用动脑,被动执行。胆子越来越小,越来越没自信,能力差,不会做家务。心离父母越来越远,自闭。

正确做法: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还鼓励孩子做家务。家里有事和孩子商量解决,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

结果:培养了孩子家庭责任感,知道心疼父母,喜欢和父母交流,性格开朗,有自信,遇事有自己的主意。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比起打骂孩子,这些常见小事更伤孩子的心

编后语:

家庭教育意义重大,良好的家庭教育不是非要给孩子建造舒适、安乐的环境,或一味把孩子的行程安排的没有空隙,今天学钢琴,明天学字画,后天学算数等等。作为家长的我们,关键在于要正确地引导孩子,不但养,还要教,更要育。一个好孩子的背后,必有一位好的父母给过他终身受益的教诲。父母在教育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可能有失偏驳,如有不同观点欢迎您的点评!

关注八斗君,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与您分享!期待您的关注!

往期精彩推荐:

只要你努力,对自己充满自信,总有一天会被人看见

上大学真的没用吗?请不要再被「大学无用论」迷惑了

王俊凯|告别与出发

台湾大学校长在大陆演讲(震撼亿万国人)

命运赋|一代奇文,千古经典,百读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