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拖延症自救指南

作者:优卓企业管理研究所 2017-10-23阅读:977次

拖延症是什么?

虽然我不知道努力会不会成功

但我知道不努力一定会很轻松

但现在……

是时候该离开这个“舒适圈”

最近在讨论组里出现了一个争论

一见领导就头痛,这是病,没得治

你连几点睡都控制不了,还想控制自己的人生。

你的问题在于,你什么都懂,但你懒啊

今天是我做资金计划,一周年纪念。

在这个「没点病都不好意思出门」的时代,人们似乎习惯用一些不轻不重的心理学概念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和不安。于是拖延症被广为传播,成为最喜闻乐见的心理疾病。

天呀!对我来说,完成任务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我又不得不完成!怎么办?于是,我决定能拖就拖!瞧!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按照作者弗格斯·奥康奈尔的话说就是,“如果你不去做,拥有都会做不完。”

再伟大的理论,不落实在行动之上都是空谈;

再周密的计划,不去行动,都是废纸一张。

自有人类以来,拖延症便一直存在。对于生活在农业社会的人们,如果农作物种植较晚可能就意味着将会挨饿,因此,我们的祖先,包括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Hesiod),都将拖延视为罪过或懒惰。工业革命却对人们的拖延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科技进步帮助人们免受风暴和饥荒的威胁,同时也使人们有更多的休闲时光,去消费商品以及选择更多活动,而电脑游戏、电视节目和电子通信等则带来了更多可看、可玩的东西,诱使我们抛下手边的工作任务。

重度拖延症自救指南

屈服于这样的诱惑是要付出代价的。专家估计,有40%的人因为拖延症而遭受经济损失,在某些情况下损失相当严重。在2002年,由于草率完成任务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作失误,美国人多支付了4.73亿美元的税款。美国人退休储蓄金的不足也有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人们对储蓄行为的拖延。

办事拖拉的主要外因之一是对工作任务反感。谁会拖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呢?根据斯蒂尔的分析报告,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半数认为任务本身的性质是导致他们拖延的原因。毫无疑问,没有谁会心甘情愿地撰写一篇关于线虫类繁殖的学术论文,或者清理车库。派希尔说:“拖延症表明,你生活中的任何一项计划,都不是你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

距离计划完成预定日期的时间长短,也会影响人们是否会拖延计划。确切地说,如果截止日期还很遥远,人们就更有可能停滞不前。这归咎于一种被称为时间延迟(temporal delay)的现象——一个人距离预期回报(或成就感)越近,这个回报看起来就越有价值,因而他也就更不可能拖延需要完成的工作,以期尽快获取回报。换句话说,相比遥遥无期的奖赏或者荣誉,马上就可以获得的满足感更能激发人们的动力。

重度拖延症自救指南

那如何才能更好的治疗拖延症?就像企业变革来说,变革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虽说拖延症或许是人类的天性,但并非不能克服。对此,优卓老师给出的解决办法是:首先是将工作落实到人;其次,解决承诺过多的问题;第三使团队的力量最大化,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马克思曾经说过,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我们都有自己擅长和欠缺的地方。因此,只有一个能力互补且协同合作的团队才能够效率最大化地完成某项工作。

在意结果是好事,但它不应该在下笔之前。哪有一篇文刚写下来就是完美的,只有不管好坏先写下来,它才有机会被变得完美。

管理学家总结了一条行动力公式,叫“行动力=(伙伴×方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