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选择离开家——家庭教育的失衡——北大留美生长文控诉父母

作者:兰草清风 2018-02-02阅读:861次

有资料统计,孩子的坏习惯,80%都是在家里形成的。“有时候,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药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孩子为什么选择离开家——家庭教育的失衡——北大留美生长文控诉父母

1.

近日来,成都商报的一篇报道,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此文名为:《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事件的当事人叫王猛(化名),他是北大留美研究生,因为不满家中父母长期“关爱”过度,而和家庭决裂。这样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家庭教育的失衡。

在外人眼里,王猛有着人人羡慕的光环,符合所有“别人家孩子”的特征:他从小就是学校的尖子,高考是四川某市的理科状元,被北大录取,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

34岁的他,12年春节都不回家,最近10年内,王猛仅回过一次家,还是为了更换过期身份证,需要向父母拿户口本,只在家中停留不到10分钟。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的电话、QQ、微信。最近又向父母发了1万5千余字的决裂信,提出了“三不政策”——不回家、不见面、不交往。

王猛是大院子弟,父母喜欢把他关在家里,他说自己从上小学到高中毕业,生活圈子几乎都在这个院子里,母亲又喜欢包办他的日常生活。高中时他要求转学到市区,也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考上大学父母拜托亲戚照顾,到美国去留学又委托“老友”关照,而这些外人,都没有给他留下好的印象,反而让他不能忍受。

孩子为什么选择离开家——家庭教育的失衡——北大留美生长文控诉父母

就是因为这些看似温情,其实过度的'关爱",导致了他和父母的决裂。

面对儿子的绝情,王猛父亲泪奔:“我只能乞求苍天还我儿子一个健康的心灵”。

“父母的爱其实是伤害和控制,因为过去的经历无法与我的认知中的‘爱’调和。”王猛说:“他们所有的付出只是为了控制。”

虽然他的说法有些偏激,但是这的确体现了现代家庭教育的失衡。

2.

而类似的教育失衡,现实世界的例子也不少见。

看过公益寻人平台《等着你》的朋友,一定记得那个离家出走的孩子-李栋,他就是因为受不了母亲的长期控制而离家。母亲的强势管束,对他的学习和生活的操纵,让他崩溃,他离家6年不给家里任何消息。他的行为,让母亲深刻地反省了自己的过错:都是她的错误做法,逼走了儿子。

这类问题,显露出孩子心灵的脆弱,反映出的是家庭教育的失衡!

3.

面对如此令人焦心的问题,该如何解决教育的失控?如何找到平衡?

孩子为什么选择离开家——家庭教育的失衡——北大留美生长文控诉父母

有专家说: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注重智力和分数,因为决定人生成败或幸福与痛苦的往往不是学问的高低,而是人格的健康水平,行为习惯恰恰是影响人格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培养孩子将来成为心理健康的人,远比孩子现在的成绩如何更为重要。

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情感教育在起作用,而讲大道理的教育收效甚微。这是因为情感类教育,最能打动孩子的心灵,无论处在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需要师长的关心与抚慰。

有资料统计,孩子的坏习惯,80%都是在家里形成的。“有时候,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药的并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为了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防止孩子教育的失衡,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使他安心、放心。这样才能培养出性格开朗、积极乐观的孩子。

孩子为什么选择离开家——家庭教育的失衡——北大留美生长文控诉父母

第二,因为学校本身相对封闭,孩子都要长大了,一定要给他放飞的机会,开阔他的视野,多交朋友,多见世面,初步培养他的社交能力。

第三,培养孩子学习以外的兴趣爱好。多关注孩子成功的前例,多夸奖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第四,培养孩子能吃苦、有担当的精神,让他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自己有责任去好好学习,只有努力,才会成功。

第五,培养孩子善良的品质,知道同情人,关心人,知道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生活。

第六,用心培养孩子的礼仪礼节,玉树临风、礼貌有度的孩子,谁不喜欢呢?

拥有这些好品质的孩子,绝对没有短板!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幸福地成长,希望我们的家庭教育,能逐渐得到平衡,走向平稳的发展。

孩子为什么选择离开家——家庭教育的失衡——北大留美生长文控诉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