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嘛,要么饿了,拉了,不舒服了,要么就是害怕了,我说的对吗?

作者:育儿关注 2017-07-02阅读:3781次

这是“哭声免疫法”,约翰华生提出的。确实效果明显,父母很省心!但是对孩子的内心是毁灭性的!华生自己的孩子长大后都摆脱不了抑郁绝望的命运,大都自杀了。不是危言耸听,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乖,在心理学里绝对不是一个褒义词!对于那些用了哭声免疫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家长,我只想说一句,你们不配做父母!好自为之!

我认为做任何事都要适当,不能不停的抱,也不能宝宝哭天喊地都不去管,说白了,你要用心理解孩子,懂得孩子。

人有贪婪的天性,不停的想要更多,宝宝也是如此,他会在不停的需求表达中达到,或者让环境达到让自己最舒服的状态。

饿了想吃奶,没人抱害怕,于是他就哭喊,你抱着他喂奶,让他在怀里睡着了,他小脑袋里就建立了这样一个神经元:怀里喝着奶睡觉最舒服。

孩子哭嘛,要么饿了,拉了,不舒服了,要么就是害怕了,我说的对吗?

吸母乳好累啊,于是你把前奶喂了看他吸不到哭,喂奶粉。如此反复,他就知道,我用这么大力气就能吃饱,于是不认真吃奶。

渐渐的他就想要达到这样一种理想情况:最好是抱在怀里,饿了张嘴就有的吃,困了就在怀里睡,哭了就有人哄

这对宝宝来说最舒服,最有安全感,当然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他的需求

但是对大人来说,你有没有这么大的精力,能不能时刻都给予照顾,如果你有的是时间和精力,这样做对宝宝来说是最好的。但是你精力有限,因为这样的照顾而让自己憔悴不堪,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影响了出奶质量,那就不能完全满足宝宝的需求。

特别是为了后期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妈妈不能掉进宝宝的“小圈套”里拔不出来。

我们要学着去引导宝宝,给他合理的照顾,而不是让宝宝引导我们,跟着宝宝后面转。再加上很多妈妈“实在忍不住”去关爱宝宝,很多的照顾都是出于妈妈自己的需求,渴望照顾宝宝,疼宝宝的需求而过分关注,过份给予。

如果新生儿都这样不能丢手,等宝宝长大了,真的不能宠的时候,就更丢不了手,放不下他。

我家老人也有这个观点,觉得抱的太多不利于长身体,容易养成爱哭的习惯,我觉得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所以尽管承受很大的压力,也要坚持自己的方法。

刚出生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妈妈的怀抱对于他来说,是最安全的地方,设想一下,它 从妈妈肚子里刚出来,再也听不到规律的心跳声,水流声,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是多么恐惧,多么无助,所以他会哭啊,如果你不抱抱他,任由他哭,多残忍(我自己猜想的,原谅我心里承受能力差)。

孩子哭嘛,要么饿了,拉了,不舒服了,要么就是害怕了,所以妈妈排除以上原因,0到6个月排除一下肠绞痛,如果还是哭的话,就该抱抱,给他安全感,如果大了,八九个月了,或者更大了,可以考虑延迟满足需求,这对孩子的自控力有很大帮助。

我曾这样做过一次,唯一一次。先生听朋友说预防孩子爱哭,这是绝招。我强忍揪心的痛,听着宝宝无助的哭声,实在忍不住,冲进婴儿房,抱起孩子。不知是孩子得到安慰,还是我得到安慰。

孩子用唯一他能发出的声音——哭声,声声呼唤妈妈,妈妈却要硬下心,不理娇儿声声唤母声,这样的教育试验不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