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理解他人行为,可以生活的很舒服

作者:心理学充电时间 2018-03-24阅读:823次

对于一件事,可以有很多解释,一种解释往往对应着一个视角,人们最常用的视角是自己的视角,这是与自己生活方式相关的方面,或者说已经融入自己的生活方式的知识、经验、思维等。

面对一个无法理解的或者幼稚的行为时,除了谩骂、谴责、嘲笑之外,我们也可以试着去理解,没有行为是找不到背后动力、动机的。包括日常的口误也被认为存在着一定的意义(弗洛伊德老人家在初期探索人精神世界的研究)。

心理学:理解他人行为,可以生活的很舒服

对于一些行为,当我们理解其背后原因的时候,对此便不会再感到不可理解,患者了解到深层原因之后,行为也会相应的减轻。试着去理解他人会让我们生活的更好,因为生活中有更多行为不尽如意,想要试着去理解他人这个行为,首先要做的是把对方当成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独立个体。

大多数情况,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没有把对方当成独立的个体,或者说从来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问题。

如:父母对待孩子的时候,往往都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而不是和自己一样是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的单独个体。

心理学:理解他人行为,可以生活的很舒服

不但需要把对方当成独立个体,也要让对方与自己平等,虽然社会地位和拥有的资源是不对等的,但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上要平等对待对方。如:一个四肢健全的人在街上乞讨,对此可能很不理解,身体好好的为什么不去找一份工作?却在这里行乞,如果你知道他是一个骗子或者不想劳动者,那么对其行乞行为就能很好的理解了。

同时,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能养成换位思考的良好习惯,再遇到问题时能够很好的找到解决方法,也会让自己接受、学习新事物。

心理学:理解他人行为,可以生活的很舒服

之所以说:“试着去理解他人行为,可以生活的很舒服”,是针对夫妻之间的关系,因为在我国,婚姻不单单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两个家庭的事情,夫妻两人之间的矛盾更多的来自在两个家庭之间的差异,如果双方在面对对方的某些行为时,不直接指责而是试着去理解、去沟通,这样差异就会慢慢的被接受和融合,差异被接受、融合之后,矛盾就会减少很多,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心理知识点:行为的产生会有一定的目的(动机),动机是由需求产生的,需求主要是来自个体内外世界的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