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为的真实,也许只是观察的感受

作者:如果有晴天 2017-07-23阅读:4719次

年轻的时候,或多或少会用到这个句子:" The truth is.... " " The reality is ...."中文意为:“事实是......” ,"现实/ 真实状况是......现年纪88岁之际(为了避免你核实我的年纪,这里特别说明88是自黑手法),越来越小心使用类似的句子,因为在自己的生活中,在做个案的过程中愈加发现:人总是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所以世上其实是没有所谓的真实。如果我使用“I think ......, I understand......” (我想/我认为.......我理解的是......)等带主观臆断的句子,会更能够确切地表达自己想说的意思,也更能够强调对所发生事件观察的个体偏差。

我有幸为一家三口分别做个案,发现他们三个人,对自己共同生活阶段中发生的事,要么有截然不同的描述与感受,要么连对事件本身的记忆都是不同的。一件对妻子来说很是严重,颇具伤害的事件,自己评分打分到10分(最高分10分,意为对自己影响极大),却全然不在丈夫的大事列表中;而一件对小孩来说是毁灭性的灾难事件,连谈论都不能,因为“心里好痛”,而做父母的,居然都不太回忆得很清楚。

我们认为的对事实的记忆,其实是在我们意识层面经过自己的的主观选择进行的观察,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的理解,然后潜意识在对自我伤害的程度进行评估后选择是否要保留记忆,或是保留哪些记忆剔除哪些细节等加工程序后才储存下来的。记忆是加工建构出来的,而且随着自己的阅历、认知改变,对记忆的提取和叙述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记忆是不可靠的,也就是没有所谓真正的“事实”!

因此,个体对某些特定事件的认知,才真正是产生影响的根源。“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等。不同的人认知或看成是什么不同的认知就会滋生不同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因此,我们看到的不良行为,往往是特定认知的结果。而这些特定的认知,往往是儿时早年阶段,我们的父母与我们的关系互动的结果,也就是关系互动,会影响到我们的自信、自尊、自我价值感等自我定义,也就是我们的认知基础。

如果我们未意识到个体认知对我们的巨大影响,反而去太多地执着于自己对某件事的记忆和判断,多半会倾向于“没有觉知,没有觉察地活着”,而非跳出事件而去观察背后的隐含的意义。

以上个案的三位咨客,没有人可以去指责他们在撒谎编造,我相信他们所描述的,的确是他们认为的真实,对于我来说,事实怎样并不最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的观察点和对那件事的感受,以及为何会有那样特定的观察点和感受,才是处理的中心。

作为弱小的个体,我们大多对生命里将要发生什么,已经发生什么,是无能为力的,唯一有可能让自己活得轻松些的可为行为,是改变自己对特定事件的认知。

怎样改变认知呢?举个小小的例子:

大好青年A和大好青年B同样大学毕业两年,前不久都惨遭大学时期就在一起的初恋女友分手,因为女友们在工作中接触到更成熟和成功的对象。

A因为从小得到父母的爱和滋养比较充足,因此虽然分手后难过了一段时间,但也认为既然女友可以离自己而去,说明还是因为俩人不够适合不够爱。目前自己才毕业不长,在行业内算新人,可以利用之后的单身时间,做些自我能力提升的功课,在处理失恋心痛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将来做铺垫,既然女友认为自己的成熟与成功程度是短板,那自己趁此机会提升,也是自己对自己要负的责任,算是从这段逝去的情感关系中得到的收获。

B因为从小父母的忽略,特别需要爱。因此女友的分手对他来说打击很大,彷佛一下又回到儿时那个被忽略和不被爱的小男孩状态,于是心里除了对前女友的愤恨之外,将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打听第三者插足人的状况,并一同愤恨那个比自己有钱的男人,试图进行报复及干扰......;也同时觉得整个世界都没有善待自己。于是自怨自艾,极度自卑的同时又对周围人极度愤怒,工作状态下滑,人际关系受很大影响。而B在之后的亲密关系的建立方面,也受很大影响,很难在相信女人和有信心付出感情。

以上的例子里,事件相同,认知不同,于是产生截然不同的行为和结果。事件 ---认知 ----行为 -----结果。事件大多是超出我们的控制范围,想要控制他人与控制事情发生与否,大抵不可能,因此在以上的因果关系中,我们能够控制改变的,是我们的对事情的认知,认知改变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行为,因为对于同样事来说,也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

因此,下一次当我们想要利用我们的记忆中的历史事件,振振有词地想要指责对方多么不堪,甚至指责整个世界对自己如何不公时,不妨记得上文说过的三个要点:

1、你看到的,是自己想要看到的,并非一定是全部事实。因此用来举证的故事大抵会有主观偏差。

2、我们的潜意识,会为了保护我们不受太多伤害,而有意去进行选择性记忆,甚至将某些事件隐藏起来,因此我们的记忆,也不是100%可靠的。

3、与其纠结于过去已经改变不了的事实,或是试图控制不可控的他人,不如通过改变自己的认知,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力图将结果变为(对自己)利益最大化!

心理咨询中用到的认知行为疗法,有埃利斯的ABC理论:Activating events (激发事件)---Belief (信念认知)--- Consequences (情感反应和结果),对心理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一下这个理论及其用法。

以上是我的生活经验,以及在做心理个案中的体验,与大家分享,希望有用!

作者:Lina Wang Nielsen,丹麦华人,丹麦跨国管理理学硕士;英国市场营销学士,中国二级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