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伴我共成长—家庭教育公益微课堂联播(二十九)

作者:巴林右旗妇联 2017-08-18阅读:4120次

父母伴我共成长

(第二九期)

父母伴我共成长—家庭教育公益微课堂联播(二十九)父母伴我共成长—家庭教育公益微课堂联播(二十九)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习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节选)

父母伴我共成长—家庭教育公益微课堂联播(二十九)

主讲人—孙丽娜,家庭教育志愿者,巴林右旗妇联儿童部部长

父母伴我共成长—家庭教育公益微课堂联播(二十九)父母伴我共成长—家庭教育公益微课堂联播(二十九)

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其教育的效果往往会苍白而无力。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每位父母都应努力探索一些“心理规律”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科学地引导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的人中之龙、人中之凤!

父母伴我共成长—家庭教育公益微课堂联播(二十九)

心理规律: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父母伴我共成长—家庭教育公益微课堂联播(二十九)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父母伴我共成长—家庭教育公益微课堂联播(二十九)父母伴我共成长—家庭教育公益微课堂联播(二十九)

敬请收听家庭教育微课堂

为了让更多的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孩子方法,让更多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巴林右旗妇联开通了“父母伴我共成长”为主题的家庭教育微课堂,目前已开播二十九期。希望广大家长们积极收听!

父母伴我共成长—家庭教育公益微课堂联播(二十九)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