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肠息肉到肠癌,病变的路有多远?

作者:云南省中医医院 2017-10-19阅读:4698次

脾胃病科:宋颖 云南省中医医院

从肠息肉到肠癌,病变的路有多远?

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隆起性的病变。大肠是息肉的高发部位,由于很少引起不适症状,也很少引起出血及梗阻,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被发现。

因大肠息肉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肠息肉患者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异常,而这些症状也缺乏特异性,因此要确诊肠息肉还得依赖结肠镜检查。

对于肠镜报告中的息肉,我们既不能置之不理,也没必要过分惊慌。

从肠息肉到肠癌,病变的路有多远?

为什么会长肠息肉?

1、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

2、年龄:肠息肉的发病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3、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4、生活习惯:低纤维高热量饮食与大肠癌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5、遗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

从肠息肉到肠癌,病变的路有多远?

哪些人是肠息肉的高发人群?

1、家族成员中有肠癌或既往有肠息肉者;

2、既往有炎症性肠病的人群;

3、长期进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饮食以及油炸食品者;

4、年龄大于50岁;

5、久坐,不爱运动者。

息肉会发生癌变吗?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前提,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一般将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常见的类型有幼年性息肉、炎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分为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

从肠息肉到肠癌,病变的路有多远?

息肉发展成癌要多久?

腺瘤性息肉是大肠癌的“前身”,目前已明确80%-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腺瘤性息肉演化过来的,而从小息肉——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癌变,这个过程一般可能需要5-10年(但个体有差异)。腺瘤性息肉癌变与息肉大小、形态、病理类型有关,有些特殊类型的腺瘤性息肉,如扁平息肉和侧向发育型息肉,癌变风险高,早期即可恶变为大肠癌。

从肠息肉到肠癌,病变的路有多远?

将大肠癌拒之千里!

2017年美国癌症报告,近20年美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下降了接近40%,从2004年到2013年平均每年下降约3%,到目前为止,美国大肠癌的死亡率下降了51%,报告认为,大肠癌发病率的显著下降得益于美国对50岁以上人群使用结肠镜进行筛查并切除癌前病变,结肠镜检查率从2000年的21%提高到2015年的60%,这一结论的反面佐证是同期未普及结肠镜筛查的年轻人群,大肠癌的发病率则以约2%的比例逐年增加。而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从肠息肉到肠癌,病变的路有多远?

对具有大肠癌危险因素的人群(如既往有大肠息肉史(腺瘤),直系亲属得过大肠癌或癌前息肉(腺瘤),各种家族性遗传性大肠癌病史,炎症性肠病,反复大便隐血等)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结肠镜筛查,在结肠镜检查的过程中不仅能发现病变并对病变活检进行病理学诊断,同时亦可在镜下切除病变进行治疗,在癌前病变演变的过程中及时切除及治疗,便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消除后患。术后根据病变的病理类型决定随访复查的期限或是否进一步治疗,对病变的持续随访能防患于未然。

对于一般人群,50岁可考虑进行大肠癌的筛查,可行结肠镜检查,如无异常,5-10年后复查。

因此,重视结肠镜检查及筛查,及早发现并治疗癌前病变,就能将大肠癌拒之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