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养生防“倒春寒”(春捂秋冻)

作者:艾蓬轩艾灸 2018-02-16阅读:1653次

艾灸养生防“倒春寒”(春捂秋冻)

1、还寒时际 最应保暖

俗话说:“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 ”这说的就是春天的气候。春天是个气候多变的季节,虽然春季逐步回暖,但早晚还是比较寒冷,冷空气活动的次数也较为频繁,不时还会出现倒春寒。

倒春寒天气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倒春寒乍暖还寒、忽冷忽热,养生以保暖防感冒为主。 过早脱去棉衣,一旦冷空气来袭,可能会一下子适应不了,身体的抵抗力也会下降,很容易着凉感冒,甚至发热。特别是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和抵抗力较弱的儿童,要穿得稍多一点,避免感冒,诱发疾病。

早春时节的心情调养也相当重要。在春天,一般人都容易肝火旺,心理状态不稳定。因此,在这个季节里,要注意情绪调养。大约50%至60%的肝炎病人会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值得提醒的是,对补肝而言,一定要在肝功能正常半年左右,待肝功能正常稳定后,才可适当地进补。

2、早春养阳 睡前多摩腹

民间有句俗语: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人体会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向“春夏养阳”过渡。但很多人睡眠不好,这都是因为阳气没有养护好所致,表现为阳虚怕冷,睡不着还伴有多梦。

那么如何养护我们体内的阳气呢?

可以试试睡觉前按摩腹部。具体方法是:仰卧,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即可。一是有利于促进消化,排除脾胃湿毒;二是有助于腹部的保暖,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

艾灸养生防“倒春寒”(春捂秋冻)

3、“下火”要轻 疏肝健脾是王道

中西医的脾不是一回事。中医的脾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中医讲脾统血,脾是后天之本。它包括了消化系统,整个消化系统的强弱就是脾。有人特别能吃,但是长不胖,中医叫胃强脾弱。胃主收纳,脾主运化。

温暖的天气很容易让人心浮气躁,做事稍有不顺便会火冒三丈,其实这就是肝火过于旺盛的表现。想要清肝火,除了少吃酸的食物,也不能一味只吃牛黄类的清火药物,因为它会加重脾和肠的负担。

女生一般都属于寒性体质,常年手脚冰凉,除了应做好保暖之外,补脾也是春季调理的必修课。春天的山楂具有很好的补气健脾功效,但却是个酸性食物,可以用山楂、冰糖、蜂蜜一起煮水来喝,这样不仅不会增加肝火,还可以温和补脾。

4、春季养肝忌酸涩、油腻和酒

春季为肝火旺的季节,春季养生重点在于养肝。肝火旺,则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中医认为,“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也就是说,春季要少食酸,多增甘。酸性食物吃多了会使肝火更旺,而性味甘平的食物就可有效调节肝火。

艾灸养生防“倒春寒”(春捂秋冻)

四个部位要春捂

手腕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而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能够强化该脏腑的功能。

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

腰眼: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或精神容易困倦疲乏。

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可以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

艾灸养生防“倒春寒”(春捂秋冻)

肚脐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艾灸温暖这个穴位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以经常在肚脐热敷。另外还建议在中脘穴,即肚脐和胸骨下剑突连线的中点处热敷或艾灸,有助胃肠保暖。

但“春捂”也有讲究,盲目的捂容易引发“春火”。春季穿衣可以采取“分层策略”,衣服里面加一件易脱的夹衣,早晚一定要多穿一些,护卫阳气,但中午气温比较高时,可以适当减衣。

“湖北蕲艾厂”为您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识。查经络、查穴位在首页的右下角有一个“艾灸学堂”的工具,可以学到更多穴位知识。还有“您哪里不舒服”等常见疾病的艾灸方法。了解更多的艾灸知识。

小编推荐:

心、肝、脾、肺、肾逐个说,中医精华都在这儿!

中医长寿秘诀:抓住晨起五分钟,通七窍、养五脏、祛百病!

脾气大=等于脾虚?艾灸健脾应该这样灸!

艾灸后为什么会恶心,呕吐?

艾绒加这几样东西还有这样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