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人或是自己生病住院时,该如何与医生有效沟通?

作者:郭大夫科普时间 2018-03-12阅读:2412次

这应该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我发现在悟空问答的关注量并不怎么高。医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科学,因为其复杂性,决定了其测量的不精准性,各方面的不精准性。为什么现在对于“精准医学”提得这么火热,因为医学他本质上相当的不精准嘛。

因为这种复杂性,导致了医疗活动的过程变得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你所想象的,疾病vs治疗,非常简单,而事实上医学更多的是遵从“规则&流程”。因此,如果你不了解“规则&流程”,而一味只想着“我要最好的治疗”,可能会不断挑战医生们的底线,最后无法实现有效沟通。

所以,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大家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医学名义上是科学的,而实际上是人文的。科学,是敲门砖,人文才是核心。

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容易,我准备将这个问题分几期进行详细阐述。

下面部分内容为之前在悟空问答所写的回答,属于精简适用版。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关注后期更新的分解剖析。

当自己或者家人住院,应该如何有效和医生沟通?

这就是要,挑对时间、找对人、问对事儿!

什么叫做有效,这就叫做有效!

但要做到以上几点,却并不容易,你需要有一些背景知识,还需要有清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你得冷静,不能够只会干着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我们要了解医院,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和人员关系。

关于医疗组

住院的患者,都不止一个主管医生。你首先要梳理清楚的是他们之间的关系。

住院部的病人,是分医疗组管理的,各个组管各个组的病人,通常来说,组与组之间互不干扰对方的医疗决策。——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确保找对人最关键的一点!

有一些病人,总是对自己的病情不放心,问了一个医生不放心,又问一个医生,再问一个医生,再再再问一个医生……她们会反复去问不同的医生同样的问题,但是无论怎么问,都觉得不够满意。

其实,这种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宝宝心态”(或者叫“皇帝心态”)。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她们得了自己特别不愿意得的病(不是小感冒)。而这个病,还存在一定风险,甚至无论如何都无法得到两全的结局。而对于病人或者家属,特别不愿意去面对和接受这样的风险或者结果。于是她们会不断去咨询不同的专家,期望哪天从某个专家口中得出她们所期望的说法。

但是,我不得不提醒这类人群,也许某天你从某专家口中得到了你所期望的说法,觉得很满意,于是你选择了信任,你有没有想过,都是专家级别的人,为什么这个专家的答案和其他专家差异这么大?有没有被下套的可能呢?

例如,牛皮癣,10个专家都说无法治愈,最后遍访名医,终于遇到一个专家说他能治愈牛皮藓!你选择相信么?那你就是相信了“牛皮藓广告”。“牛皮藓广告”你也信,让我不得不怀疑你的智商。

当然,正常情况下,遇到大病,多问几个医生也是有必要的。我非常鼓励大家在门诊多问几个医生,甚至多找几家医院,有第三方意见的佐证,可以规避很多不必要的风险和漏洞。

但是请注意,这种情况仅限于门诊,一旦收住院了,一定记住,坚持信奈你的主管医生至少不会吃亏。

不要轻视年轻医生!

每个医疗组,都有三级医生,住院医生、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你需要搞清楚的是,最年轻、最不起眼那个(住院医生),才是你最直接的主管医生,你绝对不可以轻视他!

这一点很多人没搞清楚,屁大点事儿就嚷着找主任,非主任不接待,甚至跟主管大夫发脾气。这会让所有医护人员非常反感。很多具体事务都是住院医生在完成。

主治医师,上级主管医生,是承上启下的角色,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决策能力,虽然没有单独带组,但很多主治大夫都已经具备了带组的能力。一个好的主治大夫能顶起整个病房半边天。他们时大部分诊疗活动的决策者和部分重要处置的直接执行者。

(副)主任医师,最上级主管医生。他们负责整个医疗组的医疗安全和重大决策。重要的决定和处置,都是她们都会参与。他们会监控主治大夫的决策,主治大夫掌控不了的问题,他们会主动介入。

所以,沟通的第一站,应该是你的直接主管医生,而大部分重要决策的沟通谈话,主治医师就能解决。如果主治医师决定不了,他会和他的上级沟通协调,意见达成一致以后,再约时间和你沟通。

有句话叫做“县官不如现管”。你的主管医生,虽然最年轻,临床经验最少,但是不要轻视他们的作用,带组教授把事情吩咐下来,具体执行的都是主管医生。有的人很无耻,教授吩咐个什么,他就不停催主管医生,对主管医生各种不满,心里甚至想“你不马上给我弄,我告到你上级那里去,看他怎么收拾你!”

在此告诫这部分人,如果你遇到的带组教授真的如你所想的那么处理下级大夫,也麻烦你想象一下,这种带组教授的人品是否值得信任。这样的带组教授不是没有,是真有,往往被下级大夫深恶痛绝。而如果是一个三观很正,水平很高的带组教授,你对他的手下这般态度,你真的以为他会高兴么?

我可不可以直接咨询其他组教授?

不可以!

我特别强调了,科室是分医疗组的。每个医疗组各自管理各自组上的临床事务。知道文人相轻的道理吗?尤其是医疗行业这个高知识门槛的行当,文人相轻的现象非常普遍,并且浓厚。很多医院的很多科室,尤其是大医院、有名气的医院,往往都存在内部斗争。在教学医院,科主任往往都是硕士生导师或者博士生导师,每一换届,主任在招人的时候,往往都希望留下自己的学生。

我希望大家都不要去充当这根导火索,虽然并不会对你的治疗带来坏处,但是绝对也不会带来什么好处。

为什么这么说?没有好处不就是坏处么?

还真不是的。因为冲突发生与否,都不影响最终的临床决策。通常来说,你的主管教授一定会是胜利方。也许你会遇到冲突发生后,决策发生修订的情况。不要以为是某一方输了,而有可能是预料之中的计划调整,或者冲突当中作出的更有利于规避风险的调整,本质上并不会有什么变化。

更重要的是,医生都会本能的防范医患冲突,而防范医患冲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好好看病。所以,不用担心医生因为不高兴在看病的问题上给你传小鞋,除非他是真傻!

不过,正常情况下,不是自己组的病人,医生都会主动回避直接和患者沟通。医生对非自己组的病人,参与意见的方式是组织全科讨论。

(关于这部分内容,以后再单独撰文详细阐述)

关于全科讨论

医疗核心制度里面,有一条,叫做”讨论制度“。医疗活动中,有各种讨论制度。包括:术前讨论、疑难讨论、危重病例讨论、死亡讨论等等。通常来说,对于复杂的、高风险的、存在争议的问题,医生都会提出全科讨论,甚至多学科讨论。目的在于集思广益,寻求最优解决方案。

对于手术病人,常规手术,要组内讨论,而复杂手术、高难度、高风险手术要组织全科讨论。

很多病人在知道有讨论制度这回事儿后,迫不及待的希望医生对自己的病情组织全科讨论。

告诉你们,该不该、有没有必要全科讨论,医生心中有数。你傻啊?你这么希望自己得的是疑难杂症么?你这么希望自己得的是高风险疾病么?

很病人想问医生,“我病情复杂不?危险不?严重不?”,总是无法从医生口中得到直接正面的回答。

这里教大家一个技巧,你就问医生“我这个情况,有没有必要组织科室讨论?”

关于工作流程

知道了医院的工作流程,你才知道什么时候找医生合适。记住一点,千万别让医生到处找你,也就是确保医生想找你的时候,能很容易找到。

有的病人事儿特多,业务繁忙,还住着院呢,一会儿去这儿,一会儿去那儿,每次你想找她的时候,她都不在病房,甚至查房都能缺席。然后每次她们找医生的时候又比谁都着急,如果主管医生不在,就各种情绪不满。

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出现!告诉你们,医生是工作状态,她们一定比你忙,她们的时间是不固定的,你只能时刻准备着,等她们来找你,别让他们时刻准备着,等你们去找他,尤其是手术科室。

住院医生是你们最容易找到的医生,他们上班时间或者值班时间,几乎随时都在病房(手术科室除外)。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和住院医生搞好关系的原因。你如果有什么需求,第一站,一定是住院医生。你想预约和教授沟通,最好也是通过他们。

带组教授每周会有固定时间上门诊,每周会有固定时间查房,查房通常在早上8点,交接班后。其他时间,他们要么在手术、要么在开会、要么在查阅文献、要么在出差。所以,要找他们,你最好先预约。

主治医师、住院医生,每天早上8点交接班,然后查房。记住,家属如果要见主管医生,每天早上8点候在病房,100%能见到!如果是手术科室,查完房,下完医嘱,多半就集体进手术室了。这一进去,可能是下午,也可能是晚上才出的来。所以,早上8点这个时间非常重要。

除了要知道医生的工作流程,最好也能知道护理的工作流程:什么时候抽血、什么时候做术前准备、什么时候开始输液、什么时候做治疗等。这样有利于和护理的配合。

通常来说,上午8点~10点,是护理最繁忙的时候,非紧急事务,千万别去麻烦她们,体验会非常差。早上6点~7点半,通常是夜班护士集中做术前准备和抽血的时间。

正确的提问思路

正确的提问思路,应该是要分清楚哪些是你需要关注的,哪些是应该由医生去关注的。

这一点,很多人把握不好。我们可以对疾病的发病机理好奇,但是这绝对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你也可以对医生处置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好奇,但是这也仅仅是了解的内容,非需要你掌握的内容。

记住,有效的沟通,结束之后你需要掌握如下几点:

第一,是什么;第二,怎么做;第三,会怎样!

是什么,就是诊断。怎么做,就是治疗决策。会怎样,就是风险、预后、和注意事项。

住院期间只需要知道前两点,第三点可以出院时让大夫写纸上。

切忌!切忌!切忌去和大夫在学术问题上争论不休!研究学术,是医生应该关注的问题,不是你应该关注的问题。

学术研究得再明白,病人未必获益。很多从学术思维角度给出得决策,未必对病人有好处,但是可能对搞清楚为什么、是什么有好处。

病人应该关切得,应该是,我该怎么做,这么做对我有什么好处。

最后,如果在丁香来问医生或者好大夫向我发起付费咨询的粉丝,希望得到更深度的交流,可以直接在公众号发问。注意微信公众的交流规则,只能粉丝发起交流,粉丝留言超过48小时如果我没有回复,我就没有办法回复了。我没有办法主动向某个粉丝发起交流。所以,如果问题很重要,而48小时内 我没有回复,发个表情符号,方便为我开通交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