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阴气重,艾灸增补阳气,驱邪很有必要

作者:宛灸堂古法艾灸 2018-04-04阅读:3519次

艾灸为何择节气?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腧穴进行艾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二十四节气中,只有清明节又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是祭奠亲人的日子,而唐代诗人杜牧更是把这一天描写的淋漓至尽:“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而清明前后也是鬼门大开的时候,大家想想周围的一些亲友很多都是在久病不愈时偏偏就是在清明前后离开人世,所以清明也是阴气较重的节气!所以清明艾灸也是非常必须的,因为艾灸本纯阳之性,能驱邪增阳固本!

从清明开始大地开始真正回暖,清气上升,是人体阳气生发的难得好时机。此时肝气也随着清明节的到来达到最旺,而肝木生心火而克脾土,也就是说清明节前后要注意心脑血管和脾胃的问题。

清明节要以“生发阳气;调达肝胆;强健脾胃”为养生要点。实际上这3点是整个春天的养生要点!

我们先说调达肝胆之气:春气生发的好坏取决于肝胆气的生发!

李东垣在《脾胃论》里指出: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也就是说胆气带动其它脏腑阳气的生发,胆气生发有力,则整个身体阳气生发就有力!

春天应肝,木气盛,肝火旺;而肝胆相表里,也就是说如果肝胆之气郁结,会影响到全身,甚至到了夏天就会发生寒性疾病!

清明艾灸以调达肝胆,升阳健脾为主,因为培补阳气是我们一生最重要的功课!《黄帝内经》特别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身体阳气足了,外邪不会侵扰,内病也不会生。更何况现代人绝大多数都阳气不足!

随着湿气的加重,我们更加要重视脾胃的调养;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我们继续毫无节制的消耗我们的脾胃,如何能做到“正气存内”?!

我们如何调达肝胆之气和升阳健脾?

北京宛灸堂推荐清明艾灸调达肝胆之气和升阳健脾穴位

灸肝胆脾胃的背俞穴,中脘,神阙,关元,三阴交

背俞穴(专指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五脏之背俞穴)。

中脘穴

标准点位: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取穴原理: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

俞穴操作:温和灸每次5-25分钟。

神阙穴

标准点位:在脐中部,脐中央。

取穴原理: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

俞穴操作:常常将艾条放置于穴位上方2-3cm,待到穴位处有透热感时,可用艾条在穴位上方做回旋环转,保持透热度,一次艾灸时间可持续10-15分钟。

关元穴

标准点位:位于脐下三寸处。

取穴原理:任脉、系三阴、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击中后,冲击腹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气滞血淤。

俞穴操作:艾条温灸10~15分钟。

三阴交穴

标准点位:在小腿内侧,脚踝骨的最高点往上三寸处(自己的手横着放,约四根手指横着的宽度)。

取穴原理:具有保健和胃,调补肝肾,调理经血。

俞穴操作:艾灸条每次一支,艾灸痛点有温热舒服的感觉,灸至皮肤出现红晕即可。


选用宛灸堂随身灸温和灸(简单方便)灸肝胆脾胃等穴位,每次选择2至3个穴位,灸至皮肤发红发潮。

此外应“五指为梳,每日百下”,也就是用手指头当做梳子梳头,每天100下,这样可以很好地抒发肝胆之气。

搓两肋,两肋是肝经循经上行路过的地方,搓这里有很好疏肝理气的作用,如果觉得衣服后,搓揉不方便,可以轻轻敲打这个部位。两肋痛,多跟肝气不顺有关。

揉按腹部,每天缓慢揉按腹部100至200圈。起到健脾和胃,通肠调胃的作用。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多蔬菜水果。

艾灸有什么疑问请沟通宛灸堂艾灸专家,祝大家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