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始鸣, 半夏生 | 夏至, 是做艾灸扶阳驱寒的最佳时机!

作者:艾艾贴 2017-07-03阅读:1269次

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思归》——白居易

诗说节气——夏至

夏至是一年中阳盛达到极点的时刻,而一旦阳盛达到极点,阴气也就开始从地底上升,所以夏至又称“一阴生”。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夏至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就被古人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通常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一天,是一年中太阳所能达到北半球的最高纬度,几乎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过后,太阳直射的位置将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也开始逐渐变短。

节气特点

夏至过后,尽管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发的多,所以气温仍将继续升高,火红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就连池塘的青蛙都忍不住发出炎热的呐喊。

正是由于这时候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运动加剧,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于是“湿热”成了这个时候最典型的气候特点。

如何养生?

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过热过湿都会给自身健康带来一定的损伤,而夏至滋长的一点点阴气更是难以平衡我们体内的阳气,所以如何“保阳顺阴”就成了夏至养生的重点。也就是说在这个阴气开始生长的时节,这时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又要适应阴气始生于下的变化,以保证阴气的顺利上升。

中医认为“暑易伤气”,由于夏至炎热,热能往外散,内部相对较寒,再者我们出汗多,毛孔张大,容易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何况夏至已经伏阴在内,所以这时候要注意温阳补气,防止湿邪侵入体内,造成身体受凉、酸痛等。

另外,夏季与心气相通,夏季多汗易使心气涣散,而中医又有“汗为心之液”之说,大量出汗就会耗损我们的心气,因而夏季调心也是非常重要的。而艾草本身就有温通、活血化瘀的作用,点燃后,可以使热气内注,把深伏在人体内部的寒邪驱出体外,从而使人体阳气充沛。同时,阳气饱和还能改善因失汗导致的心气亏损,使阳气和心气都得到呵护。

养心温气灸这里

在我们手上有两个重要的穴位,分别是神门穴和少府穴,这两个穴可以养心安神,发散心火,在炎炎夏日给自己的心田增加一丝凉意。

此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气海、关元、足三里这三个穴培补体内的阳气,滋养我们的百脉,从而保健强身,提高身体免疫力。

夏至养生小知识

其实夏至养生,除了上面所说的艾灸养生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配合日常的饮食、起居等方面来进行调养,以更好地养护我们的身体。

清淡饮食多吃蔬果杂粮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不可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

保持清凉

这个时候我们尽量穿浅色的衣服,这样才能少吸热;衣服的布料最好选用棉质及亚麻,这样容易吸汗和透气。

居室的话同样要保持清凉,早晚室内气温低,应将门窗打开,通风换气,而中午室外气温高于室内,应将门窗紧闭,拉好窗帘,只有保持阴凉的环境,才能使人心静神安。

晚睡早起睡午觉

此时节,起居调养应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从夏至这天开始,最好保持午睡。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夏至阴生,午觉是以阳养阴,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就能达到很好的养阴效果。